当前位置:首页>医藏>正文

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

时间:2025-01-13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12分类:医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

古方汇精 爱虚老人

  弁言

  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神圣之精意。不可得而传矣。然医之道备乎阴阳气化。尽物性以尽人性。而显著者则在方书。慨自青囊未传。肘后未得。而古方之流播于世者。亦皆难阐其精焉。而莫谓无精之可阐也。且夫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治病之药。苟不通性命之故。则病亦安可治哉。然则病之治。治以方。而养命养性。所谓方之精也。嗟乎。灵枢素问。非不载籍极博而为人所乐称。第恐得其粗而遗其精。而古人之良法美意。不能面稽于千百载以上。则亦如广陵散之绝而不弹已。惟能得乎其精。则方之极奇辟者。固以精而得精。方之极平淡者。更以不精而得精。况由参考诸方。推求善本。是又合古人之精而得精。并精古人之精而为精。此所谓汇精也。昔孙思邈有千金翼方。陶宏景有集验五卷。皆流传后世。获济甚多。施药之功。又不若刊方流济之功为最大。是编颜之曰汇精。

  即嘉庆九年岁次甲子三月京江尊仁堂刊送

  凡例

  一古今方书。汗牛充栋。经验方本。刊刻亦多。兹于各方本择其屡效屡验者。分内外妇儿四免。

  一内外诸方。妇儿通用。其有专属妇儿者。列为专门。至妇人胎产。小儿初生。尤为紧要。

  一奇急一门。症非常见。仓猝奇险。迟则难救。故遍采诸方以尽周急之义。

  一望闻问切。缺一不可。是编于各方下详列形症。不及脉理。盖脉理难言。而形症易晓。

  有一古今元气不同。医宗各家详言之矣。兹所辑方。总以固养元气为主。其症因客感。治宜攻视一是编所录之方。俱系参考诸书。择其善本。详加校订。以免讹错。采用者切勿妄议加减。

  一编内如六味八珍补中归脾等方。习见诸书。原无庸载。兹因治症需用极多。查阅他本。

  一一是编分定目录。编定号数。其有一方兼治数症。一症参用数方者。各于汤引下。注明见前一是编简册无多。俱系经验。或村居僻处。医远难求。或客旅舟车。便于携带。尤为得济。

  一编内除煎剂各方。临症取用。其余各门类膏丹丸散。有一方兼治众症。费少功多者。

  有药穷。

  卷一

  内症门

  方首内症。内有自内出者七情之所伤。有由外感者。六气之所客。而不但已也。凡饮食劳郁。皆触于外而中于内。凡风痹淫湿。皆积于内而达于外。矧元气日益薄。真精日易耗。

  其禀不应辑

  卷一内症门

  大造丸(一)

  (治肾虚腰疼。羸瘦。怯诸症。)

  白术苡仁沙苑子(各二两)

  各取净末。用杜仲四两。熬膏为丸。每服四钱。酒下。

  卷一内症门

  坎离既济丹(二)

  (治心肾不交。彻夜无寐。骨蒸汗泄。阴阳两亏诸症。)

  川连(二两)肉桂(一两)炙甘草(五钱)

  各取净末。蜜丸。每晚服三钱。酒下。

  卷一内症门

  滋元饮(三)

  (治一切风痹挛痿。腰膝酸楚。筋脉不通。周身疼痛。并遗精白浊诸症。)

  熟地(八两)麦冬(四两)萸肉(八钱)龙骨(一两)元参南沙参(各三两)

  牛膝虎骨各取末。用南枣六两。去皮核煮烂。同熟地杵膏为丸。每服三钱。酒下。

  卷一内症门

  五益膏(四)

  (治诸虚百损。)

  玉竹黄(蜜炙)白术(土炒各一斤)熟地(酒洗)枸杞子(酒洗各八两)

  上方。文火煎熬成膏。每早晚二钱。用酒一杯。或开水一杯。调下。

  卷一内症门

  回元饮(五)

  (治经年头疼。终朝眩晕。诸虚百损。火嗽潮热等症。)

  熟地(十两)萸肉(四两)北五味麦冬甘菊(各二两)川芎元参山药当归(各三各取末。蜜丸。每服三钱。盐汤下。

  卷一内症门

  益元煎(六)

  (治男妇小儿。一切食积。腹胀气弱。血衰诸症。)

  白术(一斤)建曲(六两)扁豆广皮麦芽茯苓(各八两)小蝉肝(四两即水鸡肝)蜜丸。每服一钱五分。米饮调下。

  卷一内症门

  赞化血余丹(七)

  (此药大补气血、乌须发。壮形体。有培元赞化之功。)

  血余(炙)熟地(各八两蒸捣)枸杞当归鹿角胶(炒成珠)菟丝子(制)杜仲(盐水炒)甲)胡桃仁(上炼蜜丸。每服二钱。开水送下。精滑加白术山药各三两。便溏。去苁蓉。加补骨脂酒炒阳虚痿弱。加制附子五钱。上肉桂一两。

  卷一内症门

  六味地黄丸(八)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水治火之剂也。)

  熟地(八两蒸捣)山茱萸山药(各四两)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钱。空心食前。开水。淡盐汤任下。

  焦。

  卷一内症门

  玉液散(九)

  (治大便下血。)

  柞树皮白芍当归(各二钱)地榆丹参(各一钱五分)熟地(五钱)葛根(八分)甘草共为末。和匀。每服五钱。乌梅汤调下。

  一方。

  槐花(炒黑)扁柏叶(炒黑)陈棕灰(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一钱。鲜生地五钱。捣汁冲汤和服。

  卷一内症门

  补中益气汤(十)

  (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体倦食少。寒热疟痢。气虚不症。)

  当归(一钱)甘草(炙)陈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四分)党参(蜜水炙)黄(蜜水炙各三钱)白术(一钱五分炒)引加姜一片。枣三枚。

  卷一内症门

  调理益气汤(十一)

  (治湿热所伤。体重烦闷。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热不调。体倦少食。脾虚泄泻等症。兼治虚人疟痢。)

  黄(蜜水炙)党参(各一钱五分焙)苍术(一钱炒)橘红(五分)木香(煨)柴胡升麻引加姜皮一分。小红枣三枚。空心服。

  卷一内症门

  归脾汤(十二)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或大便溏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克伐伤脾。以致变症者。俱宜服之。)党参(焙)黄(蜜炙)炒白术(各一钱五分)当归茯苓(各一钱)炒枣仁(一钱二分)引加圆眼肉七枚。煎成。食远服。如无痛郁等症。去木香。如燥热多汗。并去远志。加柴胡

  卷一内症门

  八珍汤(十三)

  (治气血两虚。肌热火嗽。皮寒骨痛。病后失调。饮食不香。兼治妇人经水不调。赤带等症。)党参(蜜水炙)熟地(各三钱)当归白术(各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川芎(八分)白引加姜一片。枣二枚。或粳米百粒。白水煎服。

  卷一内症门

  当归补血汤(十四)

  (治血气损伤。或因攻伐致虚、肌热口渴。目赤面红。脉大而虚。重按全无。及饱劳役者。)

  炙黄(一两)当归(三钱)白水煎。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黄六一汤(十五)

  (治阴阳俱虚。盗汗等症。)

  炙黄(六钱)炙甘草(一钱)白水煎。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敛气归源饮(十六)

  (治盗汗不止。)

  黄(蜜炙)黑豆浮麦各等分。煎服。

  卷一内症门

  五福饮(十七)

  (治五脏气血亏损。日晡潮热。阴虚盗汗。脾胃不香。疟痢反复。经久不愈。怔忡心遗精滑脱等症。)

  党参(蜜炙五钱)熟地(三钱)当归炒白术(各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引加生姜一片。水煎。食远温服。

  卷一内症门

  六味回阳饮(十八)

  (治阴阳离脱。或中风不语。或胃口冷痛肢寒汗溢。诸凡危症。)

  党参(桂圆肉拌煮)大熟地(各一两)制附子炮姜(各一钱)炙甘草(八分)当归身(四白水。用武火煎。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五钱。或一两。泄泻加乌梅二个。或北五

  卷一内症门

  六味异功煎(十九)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痹湿等症。)

  白术(三钱)茯苓(一钱五分)炙甘草(八分)干姜(四分炒)陈皮(一钱)党参(桂圆肉白水煎服。

  卷一内症门

  寿脾煎(二十)

  (治脾虚不能摄血等症。凡忧思郁怒积劳。及误用攻散之药。犯损脾阴。以致中气亏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症。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宜用此。单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其效如神。若犯此症。再用寒凉。胃气必无不即死者。)

  白术(三钱)远志(五分制)干姜(炒黑)炙甘草(各一钱)当归山药(各二钱)枣仁(白水煎服。一二剂。下血未止。加地榆一钱五分。大便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钱。

  小便者。阴

  卷一内症门

  金水六君煎(二十一)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茯苓当归(各二钱)熟地(三钱)陈皮(八分)制半夏(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引加生姜一大片。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去当归加山药二钱。如痰盛气滞。胸膈不快。加白芥子七分。如阴寒盛。嗽不愈。加北细辛五分。如兼表邪寒热。加柴胡一钱。

  卷一内症门

  香砂六君子汤(二十二)

  (治中气虚滞。恶心胀满。或过服凉药。以致食少作呕等症。)

  党参(三钱炙)茯苓(一钱)白术(炒)制半夏(各一钱五分)陈皮(八分)砂仁(六分)

  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卷一内症门

  归芍二陈汤(二十三)

  (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吃生冷冻饮料酒过多。脾胃症。)

  当归白芍(炒)广皮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法制半夏(三钱)

  引加生姜一片。枣二枚。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和兑饮(二十四)

  (治新久咳嗽。未经见血者。三五服可渐愈。)

  生姜汁(一小匙)白蜜(二匙)

  二味和匀。重汤顿服。

  卷一内症门

  绿豆饮(二十五)

  (治诸火症热毒。烦渴喘嗽诸症。)

  用绿豆不拘多寡。宽汤煮糜烂。入盐少许。或蜜亦可。任意饮食之。日三四次。此物性非苦寒。不伤脾胃。且善于解毒除烦。退热止渴。大利小水。乃浅易之最佳最捷者也。

  卷一内症门

  逍遥散(二十六)

  (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症。)

  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白术茯神(各一钱二分)甘草(四分)柴胡(六分)

  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照方。加丹皮炒山栀仁。各七分。白水煎或加姜皮半分。名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

  卷一内症门

  徙薪饮(二十七)

  (治三焦浮火。肌里伏热。时或呛嗽。痰涎满口。或舌破牙龈肿痛等症。)

  陈皮丹皮(各八分)黄芩(炒)黄柏(各一钱)赤芍麦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白水煎。食远温服。如多郁。气逆伤肝。胁痛甚。致下血者。加青皮炒栀各四分。

  卷一内症门

  益气培元饮(二十八)

  (治遗精白浊。溺下砂淋。茎中痒痛。腰膝酸痛诸症。是症由于精满自溢。湿热胱者。十不一二。由于气虚。思虑过。劳役伤。或强任房事。或病后失调。攻伐之过脏气而成斯症者。十居八九。此古今元气不同之一。以是方与补中汤。(方见前十)相之。

  可以渐愈。接服六味地黄汤。(方见前八)加慎调摄。自无反复。切勿误投通利之药黄通草之类。致益亏损。慎之切慎之。)

  大熟地制杜仲(各三钱)丹皮(八分)茯苓(一钱二分)淮山药(二钱)建泽泻(五分)

  引加姜皮半分。南枣三枚。

  卷一内症门

  偏痹症治法(二十九)

  凡偏痹症初起。卒然痰壅昏迷。撒手遗便遗溺。牙关紧闭。用猪牙皂研细末。吹鼻内。

  取嚏西黄珍用蒸

  卷一内症门

  (附)活络饮(三十)

  淮牛膝明天麻(各一钱)防风(八分)红花(四分)生赤首乌制赤首乌生黄熟黄分)

  引加虎胶八分。淡酒一杯。顿化和服。

  上方日服一剂。计服五剂。每日照后方蒸熨法。日三次。蒸熨五日。手足渐可屈伸。半身稍存留

  卷一内症门

  (附)蒸熨方(三十一)

  真净檀香一两。锉碎煎汤。隔布单。以半身置布单上熏蒸。加全当归六两。丹参牛膝桂枝。

  亦

  卷一内症门

  祛风散(三十二)

  (治历节风痛。昼夜不止。半身不遂等症。)

  虎胫骨(一两炙酥为末)没药(五钱为末)

  二味和匀。每服一钱。温酒调服。

  卷一内症门

  (附)药酒方(三十三)

  黑料豆(一升形小如腰子样者佳)油松节(四两锉碎)白蜜(一斤)

  取好陈麦烧酒十五斤。重汤煮一炷香。出火气。早晚随量温饮。

  卷一内症门

  滋源饮(三十四)

  (治饮食下咽即消。心烦咽渴。面赤舌燥。彻夜无寐。小便赤涩。大便燥结等症。)

  鲜生地(一两捣汁)洋参(二钱蜜炙)甘草(五分微炙)枣仁(炒)茯神麦冬(各二钱去用洋参等五味。白水煎成。冲生地汁服。日二剂。旬日取效。接服六味丸(方见前八)

  可愈。

  卷一内症门

  戊己丸(三十五)

  (治反胃膈噎。)

  熟地(八两杵膏)萸肉(三两)当归麦冬(去心)苡仁牛膝(各二两)白芥子元参(各取净末。用生姜六两。取汁。和炼蜜。同熟地杵膏为丸。每服二钱。渐加至三四钱。

  老米一方。用猫胎胞。新瓦炭火炙干。研细末。每服三分。好酒送下。粒米不下者。五六次愈。

  一方。用陈仓米一斗。同山黄土炒。令米熟。去土为末。以粟米煎汤调下。再用白水牛喉管醋纸一方。治翻胃吐食。用韭汁二杯。姜汁一杯。牛乳一杯。三味调和温服。日服一二次。

  三五均忌

  卷一内症门

  扶中丸(三十六)

  (治经年膨胀。)

  茯苓(六两)洋参大麦芒(各四两)苡仁(三两)制附子(一两)萝卜子大黄(各八钱)

  各取净末和匀。每服五钱。姜一片。同煎服。

  一方。用鲤鱼重斤许者一尾。去肠杂。清水洗净拭干。将小红豆填满鱼腹。不着盐酱煮熟。

  一方。治腹胀水肿。用亚腰葫芦一个。莲子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一钱。食前温酒下。

  不饮一方。治通身肿胀。用葶苈子四两。炒为末。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桑皮汤下。十五丸。

  日一方。用黄牛粪。男子用牝牛。妇人用牡牛。取粪。浸清水中七日。换水七次。去其秽气。

  卷一内症门

  羌活桂枝煎(三十七)

  (治时行感冒。恶寒发热。舌上无苔。或苔滑白色。口中发粘作臭。肢冷无汗等羌活(六分)桂枝(五分)炮姜(二分)焦苍术(一钱二分)当归苏梗藿梗白芍(炒)

  引加小红豆一撮。须葱白一钱。照投二剂。汗下双解。如腹痛。小腹胀痛。小便闭。大便结。加熟附子五分。木通一钱。青蒿五分。解后。脾胃不香。六君(方见前二十二)归芍二陈(方见前二十三)等汤。酌投数剂。

  卷一内症门

  温湿丸(三十八)

  (治暑湿伤脾。寒热似疟。面目红赤。肌肤火热。二便燥结。一剂知。二剂效。)香薷茯苓(各二钱)青蒿白术(各一钱五分)浓朴(一钱)陈皮(八分)甘草(六分)

  葛根(八分)

  引姜皮二分。荷蒂一枚。煎汤和服。

  卷一内症门

  抑郁丸(三十九)

  (治寒湿内伤。因而哮喘气促。面黄肌肿。三服取效。)

  赤苓猪苓白术苡仁(各三钱)泽泻(二钱)肉桂(五分)

  各取净末。蜜丸。每服四钱。姜一片。煎服。

  卷一内症门

  龙虎双降散(四十)

  (治时行瘟疫。失心颠狂。一切火热蕴结重症。)

  大黄天花粉(各六两)元参(十两)麦冬(去心)滑石(各五两)银柴胡荆芥丹参(各取净末。和匀。每服八钱。地浆煎服。

  卷一内症门

  辟瘟神方(四十一)

  乳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降香檀香(各一两)

  共研细末。枣肉为丸。芡实大。晒干佩之辟瘟。烧之辟疫辟秽。

  卷一内症门

  太乙紫金丹(四十二)

  (是药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起死回生。效难尽述。制之济人。功山慈菇(洗去毛皮净焙二两)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洗净焙一两)麝香(拣去毛皮干研净三钱)

  续随子仁白取上者上药各择精品。于净室中制毕。候端午七夕重阳或天月德。天医黄道。上吉之辰。修合。

  凡入***钵内。再研数百转。方入细石臼中。渐加糯米浓汤。调和。软硬得中。方用杵捣千余下。至光润为度。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病势重者。连服二锭。以取通利。后用温粥补之。

  修合时。除合药洁净之人。余俱忌见。此药总在精诚洁净为效。

  一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恶菌。河豚。中毒自死牛马猪羊六畜等肉。人误食之。

  必一治山岚瘴气。烟雾疠疫。最能伤人。感之才觉不快。恶寒发热。欲呕不呕。即磨一锭服之一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天蛇无名肿毒。蛀节红丝等疔。及杨梅疮。诸风瘾疹。新久痔疮。

  一治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塞滞。邪毒未出。瘟疫烦乱发狂。喉闭喉风。

  俱一治赤白痢疾。肚腹泄泻急痛。霍乱绞肠痧。及诸痰喘。用姜汤磨服。

  一治男妇急中颠邪。渴叫奔走。鬼交鬼胎鬼气鬼压。失心狂乱。猪羊颠风。俱用石菖蒲五分一治中风中气。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言语謇涩。筋脉挛缩。骨节肿。遍身疼痛。行步艰难一治自缢。溺死。惊死。压死。鬼魅迷死。但心头微热。未冷者。俱用生姜一钱。续断一钱一治一切恶蛇。风犬。毒蝎。溪涧猪恶等虫。伤人。随即发肿。攻注遍身。甚者毒瓦斯入里一治新久疟疾。临发先时。取桃柳枝头。各七个。用东流水。煎汤磨服即愈。

  一治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瘤。牙关紧闭。用薄荷五分。煎水磨浓。

  一治牙痛。酒磨涂痛上仍含少许。良久咽下。

  一治小儿父母遗毒。生下百日内。皮塌烂斑。谷道眼眶损烂者。用清水磨涂。

  一治跌扑损伤。松节五钱。无灰好酒。研和冲服。

  一治年深月久。头胀头疼。太阳痛。偏头风痛。及时疮愈后。毒瓦斯攻注。脑门作胀者。

  俱用一治妇女经水不通。红花四分。煎汤和服。加酒一杯下。

  一治凡遇天行疫症。延街巷传染者。用桃根汤磨浓。擦入鼻孔。次服少许。任入病家。

  再不一治传尸劳瘵。诸药不能禁忌。每早磨服一锭。至三次后。逐下恶物尸虫。异形怪类而愈。

  卷一内症门

  妙灵丹(四十三)

  麝香蟾酥雄黄母丁香朱砂(各五钱)真茅术(一两米泔浸透剖去皮净研末)

  上方宜于午月午日。或择天德。月德。天医。黄道吉日。修制。各药取净细末。用真麦烧酒一治各种急痧。用七丸。轻用五丸。姜汤下。

  一治胃疼。用四五丸。

  一治男妇阴症。用二十一丸。

  一治伤寒时气。用七丸。

  一治肚疼。用七丸。(以上俱姜汤下)

  一治喉痹。用五丸。未愈。再五丸。

  一治喉风。五丸。未愈。再五丸。(以上俱薄荷汤下)

  一治小儿急慢惊风。一岁一丸。淡姜汤和下。

  卷一内症门

  六合定中丸(四十四)

  藿香叶苏叶(各六两)浓朴(姜汁炒)枳壳(各三两)木香(另研细末)生甘草檀香(各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重二钱。大人一粒。小儿半粒。

  一治中暑。大人用陈皮青蒿各八分。小儿各五分。煎汤化服。

  一治霍乱吐泻转筋。百沸汤。兑新汲水。和匀化服。

  一治感冒头疼发热。用连皮姜三片。煎汤化服。

  一治心口饱胀呕吐。用连皮姜三片。煎汤化服。

  一治痢疾腹泻。用开水化。温服。(水要微温。过热不效。)

  一治一切疟疾。不论远年近日。用向东桃枝一寸。带皮生姜三片。煎汤化服。

  一治胃口不开。饮食少进。开水化服。

  一治四时瘟疫。春冬用姜一片。夏秋用黑豆一钱。甘草五分。煎汤化服。

  一治时气发瘢。风热痧疹。俱用薄荷汤下。大人用八分。小儿用五分。

  一治小儿惊风。薄荷汤下。

  一治小儿吐乳发热。山楂二分。灯心一分。煎汤下。

  一治男妇心胃寒疼。吴茱萸四分。煎汤下。

  一治饮食伤者。莱菔子二分。煎汤下。

  卷一内症门

  新太和丸(四十五)

  枳壳焦楂肉麦芽赤茯苓苏梗(各二两)桔梗(三两)甘草(八钱)当归赤芍(各各取净末。蜜水叠丸。如弹子大。每重一钱五分。

  一治偶感气滞。姜汤下。

  一治头痛身重。伤于风者。加葱白汤下。

  一治冒暑者。新荷叶煎汤下。

  一治头痛恶寒。肌热无汗。葱白汤下。

  一治风寒客感愈后。脾胃气滞等症。姜汤下。

  一方(治伤寒结胸)

  陈酒糟(六两)生姜水菖蒲根(各四两)盐(二两)

  共捣炒热为饼。敷胸前痛处。以熨斗熨之。内响即去。如口渴。任吃茶水。待大便下恶物愈

  卷一内症门

  通脉化痰饮(四十六)

  (治中风暑毒。并一切恶毒。干霍乱卒暴之症。)

  童便(为君)生姜汁(为佐)

  二味和匀温服。立解。每童便一小盏。入姜汁一匙。盖童便降火。姜汁开痰下气也。

  卷一内症门

  正柴胡饮(四十七)

  (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疟初起等症。血气和平。宜从平散者。此之。)

  柴胡陈皮(各一钱)防风(八分)甘草(四分)赤芍(一钱五分)生姜渣(七分)

  白水煎热服。头痛者。加川芎一钱。热而兼渴者。加葛根一钱。呕恶者。加制半夏一钱五分分。

  卷一内症门

  柴陈煎(四十八)

  (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等症。)

  柴胡(八分)制半夏(一钱五分)陈皮茯苓(各一钱)甘草(四分)生姜(一片)

  白水煎。食远温服。寒胜者。加细辛五分。风胜气滞者。加苏叶一钱。冬月寒胜者。加麻黄

  卷一内症门

  归葛饮(四十九)

  (治阳明温暑时症。大热大渴。津液枯涸。阴虚不能作汗等症。)

  当归(五钱)干葛(一钱五分)

  白水煎。用冷水浸凉。徐服之。得汗即解。

  卷一内症门

  归柴饮(五十)

  (治营虚不能作汗。及真阴不足。外感寒邪等症。)

  当归(五钱)柴胡西党参(各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陈皮(一钱)

  引加生姜一钱。大便多溏者。去当归。以炒白术三钱代之。

  卷一内症门

  清脾饮(五十一)

  (治瘅疟脉来弦数。单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

  制浓朴青皮(各八分)制半夏(一钱)炒白术(各一钱五分)草果仁(四分)柴胡(六分)

  上药疟未发。先时煎服。忌生冷油腻。并通治疟症。寒多者。加肉桂五分。热多者。加川连

  卷一内症门

  驱疟饮(五十二)

  (治疟疾初起。寒热骨痛。肢冷气逆。)

  柴胡秦艽(各六分)炒苍术川贝藿香叶(各一钱)羌活桂枝(各五分)夏曲茯苓引葱一根。姜一片。照服二剂。得有透汗。去羌活桂枝。引去葱。方内苍术加五分。外加生后方

  卷一内症门

  何人饮(五十三)

  (截疟如神。凡气血俱虚。久疟不止。立效。)

  何首乌党参(各四钱)当归(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煨姜(八分)

  白水煎。先时温服之。善饮者以酒一杯。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服。尤妙。再煎不必用酒

  卷一内症门

  休疟饮(五十四)

  (此止疟最妙之剂。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疟不能止。俱宜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也。其他症加减。俱宜如法。)

  党参(四钱)炒白术(三钱)当归(二钱)炙甘草(八分)制首乌(五钱)

  白水煎。食远服。留渣再煎。露一宿。次早温服一茶盏。饭后食远。再服一盏。如阳虚多寒宜肾山者

  卷一内症门

  消疟饮(五十五)

  (治三日久疟。)

  鲜首乌(五钱打碎)白甘葛(二钱)甘草细茶(各一钱)

  阴阳水。慢火煎一复时。露一宿。清晨服。

  卷一内症门

  固元利关煎(五十六)

  (治阴阳久疟。)

  香附(三钱)红花(四分)制首乌(五钱)炙黄(一钱五分)

  白水煎。露一宿。清晨热服。

  卷一内症门

  调气平胃散(五十七)

  (治胃气不和。胀满腹痛。)

  陈皮(七分)煨木香(二分)乌药甘草(各三分)砂仁(四分)白豆蔻白檀香制浓朴引姜渣六分。水一钟半。煎成。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香砂枳术丸(五十八)

  (治一切食积。胸闷气逆。)

  香附子苡仁(各四两)茅山苍术赤茯苓蛀神曲(各二两)麦芽(一两五钱)砂仁广上药各取净末。水泛丸。每服二钱。淡姜汤下。

  卷一内症门

  香连丸(五十九)

  (治痢疾。不拘红白腹痛。俱可服。)

  川连(四两)吴萸(三两)广木香(二两)

  各取净末。神曲打糊为丸。每服一钱二分。姜皮汤下。

  一方用木香四两。苦参酒炒六两。共为末。甘草一斤熬膏。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

  白水泻。猪苓泽泻各三分。煎汤下。

  卷一内症门

  玉壶丸(六十)

  (治下痢危症。)

  白芍当归(各五钱)赤苓(三钱)枳壳(五分)槟榔甘草车前子(各二钱)

  萝卜子(各取末。蜜水叠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红痢。黄连二分。汤下。白痢。木香三分。

  汤下

  卷一内症门

  豁脾煎(六十一)

  (治痢疾。)

  苍术(一钱二分)藿梗当归(各一钱)浓朴(五分炒)神曲楂肉(各二钱)广皮(七分)

  引加煨黑姜一片。粟壳四分。如腹痛。脐下急痛。按之愈痛。此实痢热痢也。方内加生大黄内加三五剂。加慎调理。

  卷一内症门

  一味金花煎(六十二)

  (治热毒血痢。)

  金银花藤(四钱)

  白水浓煎。温服。

  卷一内症门

  保和益元散(六十三)

  (治噤口痢。)

  糯稻一升。炒出白花去壳。再加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白汤调下。

  卷一内症门

  取填饮(六十四)

  (治血痢如注。并初起作痢腹痛。下如土朱猪肝色者。)

  夏枯草(五钱)红花(二分)

  白水煎浓汤。入真砂糖一钱。调和空心服。三服愈。

  一方治泄泻垂危。用豇豆叶阴干为末。令患者少停饮食。口觉发干。浓煎一大壶。如茶饮之一方治赤白久痢。用鸡子以醋煮一昼夜。空腹食之。兼治小儿疳症。

  一方治赤白痢。用干姜于火内烧焦黑。不可成炭。放瓷瓶内。闭冷为末。青蒿叶阴干为末。

  附方治泻痢脱肛。用蜗牛烧灰。猪脂和敷。立缩。

  又方蝉壳为末。菜油调敷。加内服补中汤。(方见前十)

  卷一内症门

  九味羌活汤(六十五)

  (治四时不正之气。感冒风寒。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咽干等症。)

  羌活防风(各六分)苍术(一钱)白芷(四分)川芎(五分)生地(一钱五分)黄芩(七引加姜一片。枣一枚。煎成热服取汗。有汗者去苍术。加白术一钱五分。渴甚者。加葛根一

  卷一内症门

  化毒丸(六十六)

  (治天行瘟疫。及喉痹颈面暴肿诸症。)

  直僵蚕(一两炒为末)川大黄(二两酒拌晒为末)

  生姜汁。和蜜水为丸。弹子大。每服一粒。每粒重一钱五分。真菊花叶五钱。捣汁冲汤调服

  卷一内症门

  回春散(六十七)

  (治阴症。取汗即愈。)

  白矾(一钱)黄丹(八分)胡椒(二分)芒硝(一分)

  用陈酽醋和糊。摊在手心。男左女右。侧身蜷腿。手合阴处。出汗即解。勿吃冷水。如不愈

  卷一内症门

  纯阳救苦汤(六十八)

  (治男妇阴症神效。)

  生姜(一两切片)大黑豆(五钱炒熟)

  水煮数沸。滤去姜豆。取汁服之。汗出即愈。

  卷一内症门

  理中汤(六十九)

  (治太阴病。自利不渴。阴寒腹痛。短气咳嗽。霍乱呕吐。饮食难化。胸膈噎塞。或疾瘴气瘟疫。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等症。)

  党参(五钱桂圆七枚煎汁煮干)白术(三钱炒)干姜(八分炒)炙甘草(一钱)

  白水煎温服。如前症轻者。分两可酌减半。

  卷一内症门

  风火双解散(七十)

  (治头风两太阳疼。)

  川芎白芷熟石膏(各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热茶调下。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探吐饮(七十一)

  (治干霍乱。手足温者。入口即吐。气绝复通。)

  炒盐一撮。和童便温服。

  卷一内症门

  开郁散(七十二)

  (治惊痰瘀血。流滞心窍。及忧郁气结。致成失心癫痫诸症。)

  真郁金(三钱)生明矾(一钱五分)

  为末。青竹叶汤调服。盖郁金入心去血。明矾能化顽痰也。

  卷一内症门

  开元固气丸(七十三)

  (治各种疝气。)

  西党参上绵(炙)焦白术川楝肉(盐酒炒)蛀青皮当归身(各四两酒炒)小茴香(熟地(五各取末。炼蜜为丸。淡酒下。每服四钱。

  一方。疝初起。寒热疼痛如欲成囊痈者。用新鲜地骨皮(即枸杞子根)生姜各四两。共捣如泥

  卷一内症门

  辟寒煎(七十四)

  (治寒疝。攻心急痛。)

  木香(一钱)青皮香附苍术黑丑(取头末)元胡索(各二钱)大茴香(七分)良姜(陈酒二杯。煎至一杯。空心温服。立止。

  一方。用川楝子取肉。炒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陈酒调服。

  卷一内症门

  游山散(七十五)

  (治心脾痛。)

  草果元胡索五灵脂没药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一方治卒然心痛。牙关紧闭欲绝。用老葱白五根。捣汁。送入咽中。再灌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如系虫痛。上白点为验。照用扫虫煎(方见后八十)化虫散(方见后八十一)

  等方自愈

  卷一内症门

  和胃饮(七十六)

  (治胃气痛。)

  淡吴萸(四分)川连干姜(各二分)橘皮当归白芍(各一钱)桂枝(同白芍炒)

  炙草白水煎服。凡胃痛虚寒者多。实热者少。虚寒者。口多清涎。得热饮。痛可稍缓。实热者。

  实热者易解。栀子清肝散(方见后七十七)主之。或加味逍遥散。(方见前二十六)一帖可愈。

  虚寒者难治。暂愈复发。以是方与补中汤。(方见前十)间进之。加服六味桂附丸。(方见前八)斯可渐愈。其有寒而实者。肢冷面白气促。勺饮下咽即吐。方内去党参。加法制半夏三钱。温饮而

  卷一内症门

  栀子清肝散(七十七)

  (治胃痛由于实热者。)

  柴胡(六分)山栀子(炒黑)黄芩(炒)广皮(各七分)甘草(三分)白芍(一钱醋炒)

  引姜汁一大匙冲服。

  卷一内症门

  清金下痰丸(七十八)

  (治风疾痫疾。)

  白矾(一两)陈松萝茶(五钱)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一岁十丸。大人五十丸。茶汤下。久服痰自大便出。即愈。

  卷一内症门

  桐丸(七十九)

  (治男女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胳壅塞不舒。以致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服全愈。或单用臭梧桐二钱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草(八两炒磨末)地梧桐(俗名臭梧桐不论花叶梗子俱可用取切碎晒干炒磨末一斤)

  上二味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开水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番菇等物。

  卷一内症门

  扫虫煎(八十)

  (治诸虫上攻。胸腹作痛。凡验虫症。视其目无精光。面色灰白。肌肤消瘦。颊时火胸胁作痛。肚腹搅胀。饮食易饿。饿时痛甚。得食稍止。唇焦舌燥。上有白点者。真也。照方投二三剂。取吐下而愈。)

  吴茱萸青皮小茴香(各一钱炒)槟榔乌药(各一钱五分)细榧肉(三钱敲碎)

  乌梅(上将前八味。用白水煎。去渣。随入后二味。再煎三四沸。搅匀。徐徐服之。如恶心作吐

  卷一内症门

  化虫散(八十一)

  (治症同前。)

  雷丸(八分)槟榔鹤虱(各一钱)使君子(一钱五分)轻粉(四分)

  上为末。分二服。晚刻以精猪肉一两。切片。用皂角泡汤浸一宿。至五更慢火炙透。蘸香油

  卷一内症门

  消痞简易方(八十二)

  (专治痞疾。)

  荸荠(一百个)花头海蜇(三斤)

  各洗净。入沙锅内。同水煮一日。冬天一夜。单食荸荠自消。

  卷一内症门

  厌红温胃饮(八十三)

  (治一切血症。凡伤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不止。甚至妄行。口鼻俱出。但声未失者悉效。并治鼻血。舌上及齿缝出血。用吹糁即止。)

  百草霜(二钱)

  研细。糯米汤调下。

  卷一内症门

  清凉散(八十四)

  (治舌上出血。)

  蒲黄灰槐花末各等分。研细干糁舌上。加用鲜生地五钱捣汁。白汤冲服。

  卷一内症门

  惜红饮(八十五)

  (治鼻血不止。)

  陈京墨(酒磨汁)

  外用五味子四分。麦冬一钱。煎汤和服可止。

  一方。用新白芨一薄片。贴眉心即止。重者换贴一次。

  一方。用血余烧灰存性为末。吹入立止。

  卷一内症门

  小便秘(八十六)

  (是症多由感冒伤寒。疟痢变症。其冷热可以葱熨法试之。冷秘。葱熨即通。热秘。

  通旋秘。)

  柴胡(六分)木通(五分)茯苓(一钱)甘草(四分)

  冷秘加熟附子三分。热秘加黄芩知母车前各五分。急流水煎服。

  一方。治冷秘。葱白切炒热。包帛内。慢揉脐下。即通。

  一方。治热秘。莴苣菜捣烂。贴脐上立通。

  卷一内症门

  清溲饮(八十七)

  (治小便血。)

  荷叶蒂(七枚)

  烧灰。酒调服。

  卷二

  外科门

  症有内。复有外。外之形症。可一望而知。而亦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大抵发于脏者阴也。

  之偶多急阴。

  大为应手因不其源

  卷二外科门

  仙方活命饮(一)

  (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恶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圣药也。)

  穿山甲银花(各二钱)皂角刺归尾(各一钱五分)赤芍陈皮甘草节天花粉贝母酒水各半煎服。

  卷二外科门

  六味汤(二)

  (治痈疽发背疔疮。并一切无名肿毒。未成者消。已成者溃。最危之症。三服全愈。)

  生地黄生黄生甘草白芷(炒)当归(炒)穿山甲(炒各三钱)

  患在头面。加川芎五钱。手足。加桂枝五钱。中部。加杜仲五钱。下部。加牛膝五钱。

  上连引七味。根据方称准。分量不可增减。善饮者。用黄酒二碗。煎一碗。不善饮者。酒水各

  卷二外科门

  万灵丹(三)

  茅术(八两)全蝎明天麻石斛当归炙甘草川芎羌活荆芥防风麻黄北细共为细末。炼蜜丸。丸分三等。一两作四丸。一两作六丸。一两作九丸。朱砂六钱为衣。收凡遇恶疮痈疽发背等症。用连须葱白九枝。煎一茶杯。看患者年岁老壮。病势缓急等之丸。未成随消。已成即高肿而溃。如无须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服后避风。

  忌冷物。房事。孕妇勿服。

  卷二外科门

  醒消丸(四)

  (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即消。)

  乳香没药(各一两)麝香(去油一钱五分)雄精(五钱)

  共研和。黄米饭一两。捣烂。入末。再捣。为丸。萝卜子大。晒干。忌烘。每服三钱。

  热陈

  卷二外科门

  犀黄丸(五)

  (治乳岩。瘰。痰核。横。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

  即醒消丸内。除去雄精。加犀黄三分。如前法为丸。每服三钱。热陈酒送下。患生上部。

  临

  卷二外科门

  益气养营煎(六)

  (治疽患漫肿多日。脚散顶平。)

  川芎生甘草节(各一钱)当归银花茯苓生黄(各二钱)炙山甲(一钱五分)

  荆芥用葱一枝。酒半杯。早晚每投一剂。外治须急聚根脚。中敷玉枢丹。(即太乙紫金丹。

  见前钱。

  卷二外科门

  金银花酒(七)

  (治痈疽。发背。疔疮。等患。不论生在何处。初起服之。重者减轻。轻者消散。)

  鲜忍冬花(连藤一两即金银花)大甘草节(五钱)

  用白水二碗。文武火慢煎。至一碗。入无灰酒一大碗。再煎十数沸。去渣。分为三服。

  一日终不留一

  卷二外科门

  一味济阴散(八)

  (治痈疽。发背。一切疮毒。红色高肿。属阳者。)

  槐花(净米一升炒焦为末)

  分作二服。将一服。每日好酒服四五钱。一服。老酒煎。调敷患处。四五日即愈。

  卷二外科门

  一味升阳散(九)

  (治痈疽。发背。一切疮毒。白色漫肿。属阴者。)

  远志肉(四两)

  将二两。用陈酒二碗。煎至一碗。又投好酒半碗。临睡时温服。将渣。同下存远志肉二两。

  七服

  卷二外科门

  消毒神效散(十)

  (治发背。痈疽。乳痈。一切外患。初起即散。已成者。搽三次。收小出毒随愈鲜山岳(五两不见水)土朱松香白洋糖(各一两)全蝎(十个)

  上共捣烂围之。留顶。药上盖纸。周时一换。

  卷二外科门

  一味消毒散(十一)

  (治痈疽肿毒。)

  陈小粉。不拘分两。年久者佳。炒黄黑色。研以陈米醋。调熬如黑漆状。瓦罐收用。纸摊。

  卷二外科门

  解凝散(十二)

  (治气凝血滞。痈疽初起。坚硬可散。)

  远志真菊叶(各三钱)荆芥全当归丹参(各五分)

  上药各取净末。和匀研细。蜜酒葱汁调敷。每药末一钱。加入真川贝二分。芒硝四厘。

  敷痰

  卷二外科门

  肿毒热疖方(十三)

  (治一切痈疖红肿。疼痛难忍者。)

  陈京墨(醋磨汁)每墨汁半小杯。和入猪胆汁一小匙。生姜蘸。频涂患处。定痛消肿神验。

  卷二外科门

  赤小豆散(十四)

  (治痈疽初起。敷之即消。)

  远志(八钱)首乌皮(一两)赤小豆(一两五钱)红花(八分)荆芥(三钱)

  各取末和匀。每药末一两。加真麝香四分。葱酒汁调敷。

  卷二外科门

  星辛散(十五)

  (治一切外症初起。色淡浮肿。)

  生南星生大黄北细辛上药等分。葱汁醋卤熬稠。调敷。

  卷二外科门

  锦蓉散(十六)

  (治一切外症初起。红热火症。)

  锦纹大黄(十六两)白芷(四两)芙蓉叶(三两)元参(二两)

  各取净末。研至无声为度。用葱汁黄蜜调敷。

  卷二外科门

  蓉豆散(十七)

  (治一切外症初起。)

  芙蓉叶。或根或花。鲜者捣烂。干者研末。赤小豆研末。等分。用蜜调涂四围。中间留顶。

  卷二外科门

  冲和膏(十八)

  (治外症初起。坚肿色淡。)

  赤芍(二两)白芷防风(各一两)独活(三两)龙脑(三钱)石菖蒲(一两五钱)

  各取净末。以瓷瓶收贮。不可泄气。临用时。姜汁卤醋调敷。一日一换。

  卷二外科门

  冲和散(十九)

  (凡人环跳穴处。及两膝附骨等处。感受风寒湿气。面上不热。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微觉酸痛挛拘。若不即治。变生贴骨等痈。难以收功。急用此药。祛寒逐湿透出外络。提移他处出毒。即有成管成漏。亦能逐渐收功。屡用皆效。)

  紫荆皮(五两炒)赤芍药(二两炒)香白芷(一两晒燥忌火炒)独活(一两五钱炒)石菖蒲上根据法。共为末。筛细。以好酒和葱五茎。煎滚调搽。不必留顶。一日一换。以肿消不痛为

  卷二外科门

  无名肿毒方(二十)

  生大黄。取整者。用青布包裹扎紧。于五月五日午时。入露天粪坑内。浸至十二日。午时取

  卷二外科门

  坎宫锭(二十一)

  (治一切痈疽漫肿无头。根脚不聚等症。用敷患处。四围。)

  胡黄连(焙)芙蓉叶(晒脆或烘)儿茶真熊胆文蛤(焙黑)真西黄(各三钱)

  辰砂(水各研细末。和匀。再乳。用生大黄五钱。卤醋一茶杯。健猪胆二枚滴汁。三味熬稠膏作锭。

  卷二外科门

  阳和汤(二十二)

  (治一切阴疽色白。不起发。势将内陷者。饮之立救。并寒凝痰核。根深难溃。与犀丸。(见前五号)间服。取效。)

  熟地(一两)白芥子(二钱)鹿角胶(三钱)肉桂生甘草(各一钱)姜炭麻黄(各五分)

  水酒各半煎服。加法制半夏(一钱五分)。陈皮(八分)尤妙。

  卷二外科门

  金锁比天膏(二十三)

  (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疔疮。鼠串。马刀。瘰。紫疥。红丝。鸦焰漏睛腿血气。内外疮。鱼口便毒。杨梅结核。金疮杖疮。蛇蝎虫咬。虎犬人伤。顽疮久流脓血。万般烂疮。风寒痰湿。四肢疼痛。乳癖乳岩。其未破者。用葱椒汤。已汤洗净。贴之。如初发势重。将膏剪去中心。留头出气不必揭起。一膏可愈一毒。

  见火。必须重汤化开。)

  山甲(一具或净甲一斤)刘寄奴(去根切丝)野麻根苍耳草(连根叶子)紫花地丁各草药鲜者为妙。用真麻油十二斤。将四斤先煎穿山甲枯焦。余八斤浸各药。冬七日。

  春秋斤。

  两。

  待

  卷二外科门

  神效桑枝炙(二十四)

  治发背不起。或瘀肉不溃。此阳气虚弱。用桑枝捻着。吹熄其焰。用火炙患处。片时。

  日三疮。

  余毒用之

  卷二外科门

  神仙熏照方(二十五)

  雄黄朱砂真血竭没药(各一钱)麝香(二分)

  上五味研细末。用棉纸卷为粗捻。约长尺许。每捻中入药三分裹定。以真麻油润透。点灼疮自红晕外圈。周遭徐徐照之。以渐将捻收入疮口上。所谓自外而内也。更以引毒瓦斯。此是手法。此药气从火头上出。内透疮中。则毒随气散。自条。渐加至五七条。疮势渐消。可渐减之。熏罢。随用后敷药。

  卷二外科门

  敷药方(二十六)

  车前草草金银花五爪龙草上四味鲜草。等分。同捣烂。加多年陈小粉。仍加飞盐少许。共调为稠糊。敷疮上。中留一单用

  卷二外科门

  艾叶回阳散(二十七)

  (治阴疽发背。陷下不痛者。)

  用真艾叶一斤。硫黄。雄黄末。各五钱。水同煮半日。捣极烂。乘温敷上。再煮再易。

  十余

  卷二外科门

  隔皮取脓法(二十八)

  (凡患毒深远。刀难直取。并患人畏惧开刀者。俟脓熟时用此法甚善。如脓不从毛窍出者。若用药涂之。其不涂药之处。旁边绽出一洞。自会出脓。)

  驴蹄皮(一两即脚底剔下者是炒用)荞麦面(一两)草乌(四钱刮去皮研)

  共为末。和匀。加食盐五钱。以水糊作薄饼。瓦上炙微黄色。再研细。以醋调摊白纸上。

  贴

  卷二外科门

  黑龙丹(二十九)

  (治一切恶疮怪毒。或生于横肉筋窠之间。因挤脓用力太过。以致肉突出。如梅如翻花红赤。久不缩入。此乃损伤筋脉使然。不明其义。辄以降蚀腐化。但去其小者。复出大者。屡蚀屡突。经年不愈。用此方。立可奏效。)

  大熟地(切片烘干炒枯)乌梅肉(炒炭)

  上以枯熟地末一两。配乌梅炭三钱。共研极细。掺膏药上贴之。不过三五日。其肉收进。随用地栗生肌粉(见后三十八)糁膏上。贴患处。收口。即愈。凡阴虚。肾气不足之人。

  或患脱内症

  卷二外科门

  乌金膏(三十)

  巴豆一斤。去壳衣。净肉。放锅内。炒化为油。去火毒。凡疮腐烂。将油薄搽其上。其腐自

  卷二外科门

  清凉膏(三十一)

  (治一切疮疡溃后。宜用之。)

  当归(二两)白芨白芷木鳖子黄柏白蔹乳香白胶香(各五钱)黄丹(五两)

  用真净麻油十二两。煎前六味。槐柳枝顺搅。油熟丹收。然后下乳香胶香二味。

  卷二外科门

  蜣龙丸(三十二)

  (治一切远年疮毒。起管成漏。脓血时流。久不收口。服此自能收功。)

  韭菜地上蛐(十六两以酒洗净泥)蜣螂(八个即推车虫又名扒虫)穿山甲(一两麻油炒上末共和匀再研。炼蜜为丸。桐子大。大人每服八分。小儿每服五分。俱开水送下。服药未

  卷二外科门

  玉红膏(三十三)

  (治一切痈疽发背。对口。大毒。脓溃已尽。腐去孔深。洞见膈膜者。用此填塞疮口自能生肌。长肉。收口。)

  当归(二两)白芷(五钱)紫草(二钱)甘草(一两二钱)

  用麻油十六两。将前药浸七日。煎至药枯漉去渣。将油再熬。至滴水成珠。下白蜡二两。

  搅陷

  卷二外科门

  八宝丹(三十四)

  (治口舌溃烂。并一切疮毒。痈疽。发背。脓溃毒尽。未全完口者。掺膏上贴肌散并效。)

  西牛黄明血珀(各二分)生珍珠朱砂儿茶(各一钱二分)人中白(二钱)马勃(八各为净末和匀。研至无声为度。

  卷二外科门

  香蜡生肌膏(三十五)

  用白丁香(一钱即公麻雀屎)麻油一两。黄蜡三钱。熬成膏。遇诸疮不收口。将此膏填满疮

  卷二外科门

  脓溃生肌散(三十六)

  (治痈疽脓毒溃尽。肌肉不生。每用少许掺膏上。)

  生龙骨(三钱)螵蛸熟石膏(各二钱)干胭脂陈锻石象皮(各一钱)浮干石(六分)

  各为净末。研细如飞面。

  卷二外科门

  乳没生肌散(三十七)

  红升血竭生乳香生没药麝香冰片各等分。研细。

  卷二外科门

  生肌地栗粉(三十八)

  (治一切外患溃后。余肉已尽。新肌未生。掺膏上。可渐收口。)

  荸荠(一两去皮磨粉)真象牙屑川贝云苓(各五钱)

  上药取末和匀。再研极细。

  卷二外科门

  穿骨散(三十九)

  (治贴骨疽患。起自环跳血。又名缩脚疽。皮色不异。肿硬作痛者是。)

  白芥子不拘分两捣粉。用白酒酿调敷。内服阳和汤(见前二二)每日一剂。四五服可消。

  消后忌开和(见

  卷二外科门

  子龙丸(四十)

  甘遂(面裹煨熟)白芥子(炒研末)大戟(取杭州紫大戟水煮软去骨用)

  各等分蜜丸。如芥子大。日服三次。每服三分。淡姜汤送下。忌与甘草同服。虚人禁服。

  卷二外科门

  小金丹(四十一)

  (治流注痰核。瘰。乳岩。横。等症。初起。服之即消。)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制末一两五钱)乳香没药当归身(各净末七钱以糯米粉一两二钱。为浓糊。和诸药末。千捶为丸。如芡实大。一料约为二百五十丸。

  晒干用小丸作

  卷二外科门

  凤眉透脑二疽治法(四十二)

  凤眉疽发在两目之间。形长皮赤。痛引脑户。二目合缝。透脑疽发在额上。发际之间。

  多发(见前

  卷二外科门

  大枣丸(四十三)

  (治风湿热毒。痈疽等患。日久溃烂。将见内腑者。)

  山羊粪(晒干炒炭存性磨粉八两)

  上用大枣去皮核。净肉八两。不用煮。捣烂如泥。和前粉捶成丸。每服四钱。黑枣汤下。

  服

  卷二外科门

  (附)血疖方(四十四)

  初起形如赤豆大。色极红。若皮一穿破。血向外射。必致殒命。急觅大蟾一只。剥皮贴疖上

  卷二外科门

  (附)血箭方(四十五)

  一窍如针眼。出水不止。或生肘上。或生眼角。用真麻油四两。无灰酒八两。和匀热服。

  其

  卷二

  疔毒类

  按疔疮。乃外科迅速之病。有朝发夕死。或随发随死。或三五日不死。至一月半月而终死者功。

  若不指明。贻误非浅。

  火焰疔。多生唇口手掌指节间。其发初生一点红黄小泡。抓动痒痛非常。左右肢体麻木。

  重紫燕疔。多生手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后串筋烂骨。疼痛苦黄鼓疔。其发初生黄泡。光亮明润。四边红色缠绕。患多生口角腮颊。眼泡上下。及太阳正哕。

  白刃疔。其发初生白泡。顶硬梗突。破流脂水。时痛时痒。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

  毛耸黑靥疔。多生耳窍。胸腹腰肾。偏僻软肉之间。其发初生黑斑紫泡。毒串皮肤。渐攻肌肉。

  之病红丝疔。起于手掌节间。初起形如小疮。渐发红丝。上攻手膊。令人多生寒热。甚则恶心呕凡治疔毒。贵在乎早。更易痊可。倘若分辨不清。以生黄豆令病患嚼之。不腥。乃疔毒也。

  卷二疔毒类

  神验疔毒丸(一)

  (治一切疔毒。)

  大黄巴豆(去心皮生用)雄黄(各三钱)

  上三味。共合一处。用石臼杵。捣烂如泥。以飞罗面、陈醋、煮糊。同药捣极细烂为丸。

  如水不至并炙爆辛热。饮酒房事。至七日方好。不可疏忽。有金线巴豆最妙。

  卷二疔毒类

  拔疔散(二)

  (治疔疮。一时疼痛非常。亦阳症也。但忽生之时难辨。以生黄豆嚼之。不知腥臭。

  是疔毒。其疮头必发黄泡。中或现紫黑之色。更须细看。泡中必有红白一线。通于泡外。

  约疔生足上。红线由足入脐。疔生手上。红线由手入心。疔生唇上。红线由唇入喉。如见此红线之尽处。用瓷锋刺出毒血。免毒瓦斯攻心。白线不必刺破。)

  甘菊花紫花地丁(各一两)

  用水煎服一剂。红白线退。二剂。疔毒消。三剂。全愈。若已溃者。亦用此方。加当归二两

  卷二疔毒类

  皂矾丸(三)

  (治一切五色疔疮。初起。或有小白头一粒。或痒或麻木。憎寒发热。及疔毒走黄。

  陷昏愦呕恶等症。)

  猪牙皂(切碎研细末)白矾(生研极细各三钱)真干蟾酥(一两切片)

  上将蟾酥。用滴花烧酒浸软。加入矾皂二末。和匀捣为丸。如绿豆大。晾干。收贮。每服一粒。

  卷二疔毒类

  拔疔秘方(四)

  鲥鱼靥。用手拈下。不见水。阴干收贮。用时以银针拨开疔头。将一片粘贴。以清凉膏(见收功。

  一方用银朱。滥鸡屎。各一钱。荔枝肉。乌梅肉。各十个。蜗牛十条。先用麝香涂疔口。

  将

  卷二疔毒类

  菊花散(五)

  (治疔肿恶疮。危急垂死者。)

  用菊花叶。或根不拘分两。捣汁。酒冲热服。取汗。渣敷患处。

  卷二疔毒类

  清里散(六)

  (治痈疽疔毒。内攻患处。麻木。呕吐。昏愦。牙关紧闭。有夺命之功。)

  熟石膏(五钱)徽州上等松萝茶(一两)

  为末。大人服三五钱。小儿服二钱。生蜜调和。空心热酒送下。立效如神。日进二服。

  有回

  卷二疔毒类

  回疔散(七)

  (治一切疔毒走黄。神昏。发肿。)

  用土蜂窝。有子者。一两。蛇蜕一条。泥裹火。存性。为末。研和。每服二钱。开水下。

  卷二疔毒类

  疔疮走黄(八)

  疔疮误食猪肉走黄。法在不治。急捣芭蕉根汁服之。可救。

  卷二疔毒类

  救唇汤(九)

  (治唇上生疔。或口角。或上下唇。最宜速治。否则火毒炎炎。且难饮食。往往有腐溃而死者。兼治头面上疔。)

  紫花地丁金银花(各一两)白果(二十个)桔梗生甘草知母(各三钱)

  用水煎服。未溃者三剂。溃者五剂。取效。

  一治各种疔毒。及痈疽肿毒。初起用白菊花。连根一株。(去泥净)蒲公英(无叶。取根。

  紫一治疔肿流火。并一切外患。红肿痛。取煤块黑亮者研极细末。陈醋调敷。干则频频润湿一治石片疔毒。是症多由患外症起。蒜艾炙之过度。火气内逼。风因火发。致肉如石片飞去患处一治鼻内疔。用烂黄鸡屎。荔枝肉。同捣烂。涂患处。即愈。

  一治指头蛇疔。用生鸡蛋一个。去白用黄。以荔枝肉。嚼烂搅匀。装入壳内。套指头上。

  即一治乌茄疔。是症由农家粪地上。经烈日晒过。赤足行走。受此热毒。必至足趾肿痛。

  似溃

  卷二疯痰疮毒类

  营卫保和丸(一)

  (专治***疯症。)

  元参熟地苍术苍耳子苡仁茯苓(各四两)银花(六两)生甘草(一两)荆芥四两。煎汁跌丸。百沸汤下。每服四钱。日再服。分早晚。患者忌生冷盐醋。宜白淡。

  卷二疯痰疮毒类

  大疯丸(二)

  (治***疯症。服者须吃白淡。艰于忌口者。不效。)

  大枫子(不可见火)小胡麻白蒺藜(去刺各二十两)苍术荆芥(晒各六两)牛膝川断去头足三两)上各取末。用白凤仙花叶。六两。煎汁跌丸。每早三钱。毛尖茶下。

  卷二疯痰疮毒类

  风痛药酒方(三)

  (治风寒湿气。乘虚入于筋骨。日夜疼痛。不拘远年近日皆效。)

  熟地丹参秦艽当归杜仲(炒)牛膝枸杞子(各二两)川芎羌活防风天麻(择道地之药。如法制度。俱晒极干。用陈酒二十斤。将一半同药隔汤煮。大线香三炷。

  待冷

  卷二疯痰疮毒类

  ***疯方(四)

  (全身发肿。须眉脱落。两脚臭烂。是方并治。)

  用大蟾一只。泥裹烧熟。去泥。乘热。放瓷碗内。以滚黄酒冲入。即用碗盖盖之。泡半时。

  一方用扁柏叶。九蒸九晒。为末。每服一钱。一日三服。滚水下。忌盐酱。

  一方治***疯症。遍体生疮。用水浮萍。漉起。入稀布口袋。浸长流水中三日。取起每萍叶

  卷二疯痰疮毒类

  鹅掌风方(五)

  用连须葱白。捣汁半斤。熬成四两。入好蜜四两。再熬一半。每晚搽之。终身忌食鹅肉。

  卷二疯痰疮毒类

  鹤膝风方(六)

  (由于外感寒湿。本质未溃者。敷此可消。如小儿先天不足。或大人气血久衰。须五益膏。(见前内症四号。)用牛膝(一两五钱)全归(一两)虎胫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