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
此土著述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
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
八识规矩补注序
八识颂凡八章。文略而义深。乃集施颂体制兼以韵。故知义彼而文从此。扩充之则唯识理事无遗矣。昔天亲虑末学心力减而不永。遂撮瑜伽之文。述三十颂。精择而从略。欲人之易入。目曰唯识三十论。后护法诸师。各出所见以造释论。而累帙积轴不胜其广。是乃欲易而反难。由是诸师又各摭辞理精粹者。束为十卷。曰成唯识。暨奘三藏至自西域。辄翻此论。其八识颂实出于斯。然而理一而言有广略者。皆因人而已。盖人之所得者。或自略。或自广。或由略以至广。由广反乎略。虽所入不一。而所得未尝不一也。既得之则广亦可略。亦可广略。兼以之兼不以之。是皆无适而不可。岂学者之事乎。兹为学者言之。且欲从略而入。此八识颂不得不作。颂既出则语略而义深。此又不得不加之以注。为注之人不书其名。往往皆抄录之本。故不无三豕之讹。今但义缺字讹者。补而正之。以自备观览。不虞龙华金碧峰圆通常无尘。闻予辍笔。过舍索稿。板行之。吁大法垂秋。孰不泥于声利。能存是心。庶不负诸大士之心也。
正德辛未纯阳月普泰书于大兴隆官舍。
八识规矩补注卷上
性境现量通三性 此言前五识于三境中唯缘性境。三量唯是现量。唯三性俱通也。盖境则有三性境者性实也。即实根尘能所八法而成。乃有体实相分境。谓此境自有实种生。有实体用。现在实法即所缘唯识也。若前五识二种变中因缘变。故唯缘离言自相境。故独影境假乃分别变缘之三量。唯现量尔。既唯现量缘境之时。明证众境。故唯缘性境也。此识于善恶无记三性俱通。以五识性非恒一故。解见下文(量有三。谓现比非也。比非注见下。此但释现量。现谓显现。取境亲明故。量谓量度。刊定义故。若心心所缘境之时。离映障等显了分明。得境自性名现量也。若现属境量属心。或俱属心。或现属根。量属心。依士持业依主三释。言体者。即以无分别智正解心心所谓体也。谓现量缘境时离名言种类及邪妄分别。名无分别智。此智为现量体理门论有四种。一前五识。二同时意识。三诸心心所自证分。四一切定。心此四皆实证境而无分别也)
眼耳身三二地居 此言五识界地也。谓欲界(饮食睡眠淫欲三也)五趣杂居地。***初禅离生喜乐地。以上三禅既无寻伺。识不起也。以地法无寻伺染故。此句颂影略鼻舌二识。一界一地。唯欲界五趣杂居地。以上禅天无段食故。段食以香味触三法为体。段食既无。则此二识不生矣。无此食者。段食乃禅天所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