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闽海纪略
乙酉、宏光元年
丙戌、隆武二年
丁亥、永历元年
戊子、永历二年
己丑、永历三年
庚寅、永历四年
辛卯、永历五年
壬辰、永历六年
癸巳、永历七年
甲午、永历八年
乙未、永历九年
丙申、永历十年
丁酉、永历十一年
戊戌、永历十二年
己亥、永历十三年
庚子、永历十四年
辛丑、永历十五年
壬寅、永历十六年
癸卯、永历十七年
甲辰、永历十八年
乙巳、永历十九年
乙酉、宏光元年
乙酉、宏光元年夏、闰六月,唐王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
初,唐王统兵勤王,以擅离南阳,锢高墙;会赦,之南都。时靖虏伯驻师京口,邂逅相识。及南都失守,靖虏伯回师至浙,复于江口相逢,遂奉入闽。南安伯与诸大臣会议监国,靖虏伯固请正位以压众心;闰六月十五日唐王即皇帝位。改福州府为天兴府、布政司为大内,大赦;以汉光武亦乙酉改元即帝位,因改元隆武。封南安伯为平虏侯、靖虏伯为定虏侯;旋封平、定二国公。
平国公姓郑,讳芝龙,号飞虹,南安石井巡司人也。兄弟五人:长即公,次讳芝虎,三定国公讳鸿逵,四澄济伯讳芝豹。平国公年少起家海上,崇祯元年戊辰归诚,授游击;屡平海寇、红夷,累功升总兵,镇守福建。甲申年之变,福王即位南京,封为南安伯;定国公,即靖虏伯。至是,唐王即位;叙翊戴功,晋封为侯。旋以平虏侯为平国公、定定国公,即靖虏伯。至是,唐王即位;叙翊戴功,晋封为侯。旋以平虏侯为平国公、定虏侯为定国公。
赐平国公子国姓、名成功,封忠孝伯。
平国公长子名森,字大木,天启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在日本国;后遣人取回。
方七岁,有大志,读书颖敏不群。年十五,补南安弟子员,食饩。省试时,有术士见之,惊曰:『公王侯相,殆非科第中人』;时方锐志场屋,不以为然。及隆武立,召见;奇其状貌,赐国姓,封忠孝伯。
丙戌、隆武二年
丙戌、隆武二年秋、九月,清贝勒王入闽,诱挟平国公入(都)。
时朝政战守事宜,皆出于平国公。(公)尝与文臣龃龉,兵饷日匮;继闻钱塘信急,决计南归。于是各□守将皆言缺饷,尽撤兵回。清兵从容由建、由汀、由福宁分道入闽,各处无一守御;八月,至延平。隆武幸汀,将入赣;诘旦将朝,闻清兵踵至,仓皇登骑而奔,不知踪迹。九月,清兵至泉州;平国公在□□(安平),□□(外通)于海。贝勒驰书招之,略云:『吾所以重将军者,以将军能立唐藩也。人臣事主,苟有可为,以竭其力;力尽不胜天,则投明而事,乘时建功,此豪杰也。且两粤未平,吾欲见将军者,欲商地方人才故也』。平国公得书大喜,遂送款行;国姓力陈,弗听。及见贝勒王,置酒甚欢;忽夜半拔营,挟公北去。
丁亥、永历元年
丁亥、永历元年国姓招讨大将军起兵。
初,平国公撤兵而南,密谕国姓速归;不从,曰:『父教子忠,未闻父教子贰』!及公北行,欲俱见贝勒,定国公阴命逸去,乃谋举义。时兵将、械船百无一备,遂往南澳召募;识者知其可与图大事,咸归心焉。丁亥永历元年(即顺治四年)自南澳回,闻永历即位粤西,遥奉年号,称「招讨大将军罪臣」。以厦门□□(先为)建国公郑彩与弟定远侯郑联所据,移泊鼓浪屿训练。七月,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镇,林习山为楼船镇。建国公兄弟招讨军□□□入海澄,破九都城。数日,援兵至,洪政中流矢,诸军回岛。
秋、八月,会定国公攻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