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集藏>正文

京华碧血录-清-林纾

时间:2024-11-23作者:关注古籍府免费领取阅读:9分类:集藏
代找各种书籍

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2京华碧血录-清-林纾

《京华碧血录》二十五章,时政小说。

原名《庚辛剑腥录》,后更今名,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平报社印行。署冷红生著,此乃林纾别号也。林纾(1852年-1924年),为近代最著名翻译家之一,与魏源齐名。他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晚岁又号卓翁,福建闽侯人。初为光绪举人,后入京为京师大学堂教师。专治古文,以正宗桐城传人自居。他早期的诗文表现关心国事、抨击时政、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倾向,持改良主义立场,这突出表现在他为自己翻译的外国小说所写的序跋之中。早年是我国近代文学较早开拓者之一。晚年思想趋于保守,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主要成就在翻译,因其不懂外文,全凭别人口译,他用笔整理成文。据《读书》1982年第六期连燕堂《林译小说有多少种》一文的统计,林纾译的小说共有一百八十三种,包括英、美、法、俄、希腊、挪威、西班牙、日本等国的作品。其译文生动传神,深受当时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很大影响。早期的译文尤有神韵,晚年译笔反而枯涩无神。其译作由商务印书馆汇编成《林译小说丛书》。《京华碧血录》一书,在近代反映庚子事变的小说中,思想内容是比较进步的。作品在写作技巧上,完全摆脱了章回小说传统,而学习外国小说的表达技巧,只分章,而无回目。在叙述、结构上均具现代色彩,惟语言仍具古文风范。

第一章

外史氏曰:小说之体,非编年之书也。有可记者,则虽琐琐屑屑咸著于编;苟无可记,则一行之间,可越过一年。兹已交庚子三月矣。庚子之局,千头万绪,将从何处着笔?然乱天下者,义和团也,则为书者,不能不发端于此。

ʱ

下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