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资源由古籍府(www.gujifu.cn)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关注公众号:古籍府,可以免费全部下载完整版。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本文章下载于www.Txt66.com
尔雅注疏
●《尔雅》疏叙
●卷一・序
[疏]释曰:“尔雅”者,《释文》云:“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张揖云:“昔在周公,缵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践阼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化宣流,越裳来贡,嘉禾贯桑。六年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义。传乎後嗣,历载五百。坟典散落,唯《尔雅》常存。《礼三朝・记》:“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辩以观於政,其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於古,足以辩言矣。’《春秋元命包》言:‘子夏问,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率斯以降,超绝六国,越逾秦楚,爰暨帝刘。鲁人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今俗所传三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著,皆解家所说。先师口传,既无正验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足能明也。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约而义固;其陈道也,精研而无误。真九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儒林之楷素也。”“序”与绪音义同。《释诂》云:“叙,绪也。”言已注述之由,叙陈此经之旨,若茧之抽绪耳。孔子作《书序》,子夏作《诗序》,故郭氏亦谓之序。序之大指,凡有五焉:初自“夫《尔雅》者”至“辨同实而殊号者也”,明此书之用也。二自“诚九流之津涉”至“ゼ翰者之华苑也”,言为群经之枢要也。三自“若乃”至“莫近於《尔雅》”,言其博物,他书不之过也。四自“《尔雅》者”至“其业亦显”,明其兴隆之时也。五自“英儒赡闻之士”至叙未,序已所以作注之意也。今各依文解之。
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ゼ翰者之华苑也。(键音件,ゼ音痴)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於《尔雅》。
[疏]“若乃”至“《尔雅》”。○释曰:此言其博物也。云“若乃”者,因上起下语。上既言其功用,此复美其博物,故云“若乃”。既可以博释庶物,又能多识辨於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於《尔雅》”,言《尔雅》最近之。又案《公羊传》说《春秋》功德云:“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何休云:“莫近,犹莫过之也。”然则博物多识,他书亦莫过於《尔雅》也。
《尔雅》者,盖兴於中古,隆於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
《尔雅》卷上
[疏]释曰:上者对中下生名,直以编重多,分为上、中、下三卷,无义例也。
郭璞注
[疏]郭璞,字景纯,何东人,东晋弘农太守著作郎。注者,著也。解释经指,使义理著明也。亦言己注意,以释此书也。《诗》、《书》谓之传者,传,传也,博识经意,传示後人也。此皆其人自题,故或言传,或言注,无义例也。
●卷一・释诂第一
初、哉、首、基、祖、元、胎、ㄈ、落、权舆,始也。《尚书》曰:“三月哉生魄。”《诗》曰:“令终有ㄈ。”又曰:“ㄈ载南亩。”又曰:“访予落止。”又曰:“胡不承权舆。”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其馀皆义之常行者。耳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肇,音兆。ㄈ,昌叔
[疏]“初哉”至“始也”。○释曰:皆初始之异名也。初者,《说文》云:从衣从刀,裁衣之始也。哉者,古文作才,《说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首者,头也,首之始也。基者,《说文》云:“墙始筑也。”肇者,说文作,始开也。祖者,宗庙之始也。元者,善之长也。长即始义。胎者,人成形之始也。ㄈ者,动作之始也。落者,木叶陨坠之始也。权舆者,天地之始也。天圆而地方,因名云。此皆造字之本意也。及乎《诗》、《书》雅记所载之言,则不必尽取此理,但事之初始,俱得言焉。他皆仿此。○注“《尚书》”至“殊语”。○释曰:云“《尚书》曰:“三月哉生魄”者,《康诰》文。云“《诗》曰:令终有ㄈ”者,《大雅・既醉》文。“又曰:ㄈ载南亩”者,《周颂・载芟》文。“又曰:访予落止”者,《周颂・访落》文。“又曰:胡不承权舆”者,《秦风・权舆》文。云“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者,《说文》云:“胚,妇孕一月也。胎,妇孕三月也。”然则尚未成形而为形之始,故曰“胚胎未成,亦物之始”,物则形也。云“其馀皆义之常者耳”者,谓、初、首、基、祖、元也,通见《诗》、《书》,故曰“义之常行”。云“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者,杨雄说《方言》云:“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郭彼注云“谓作《释诂》、《释言》”是也。
赉、贡、锡、畀、予、贶,赐也。(皆赐与也。○畀,必寐切。予,羊汝切。)
舒、业、顺,叙也。(皆谓次叙。)叙、业、顺、叙,绪也。(四者又为端绪。)
[疏]“舒业”至“绪也”。○释曰:叙谓次叙。舒者,展舒,徐缓有次也。业者,事有次叙也。顺者,不逆,有叙也。舒、业、顺、叙四者又为端绪,互相训也。
悦、怿、愉、释、宾、协,服也。(皆谓喜而服从。)
[疏]“悦怿”至“服也”。○释曰:皆谓喜而服从也。悦、怿、愉者,皆喜乐而服也。释者,释去恨怨而服也。宾者,怀德而服也。《旅獒》云:“四夷咸宾。”协者,和合而服也。《左传》曰:“谋其不协。”
靖、惟、漠、图、询、度、咨、诹、究、如、虑、谟、猷、肇、基、访,谋也。(国语曰:“询于八虞,咨于二虢,度于闳夭,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通谓谋议耳。如、肇所未详,馀皆见《诗》。○度,铎。趣,子须。)
典、彝、法、则、刑、范、矩、庸、恒、律、戛、职、秩,常也。(庸、戛、、职、秩义见《诗》、《书》,馀皆谓常法耳。○彝音夷。)
[疏]“典彝”至“常也”。○释曰:皆谓常礼法也。典、刑者,《诗・大雅・荡》篇云:“尚有典刑。”彝者,《洪范》云:“彝伦攸叙。”法、则者,《天官・冢宰》:“以八法治官府,......以八则治都鄙。”郑注云:“邦国官府谓之礼法,常所守以为法式也。”“则亦法也。典、法、则所用异,异其名也。”范者,模法之常也。矩者,度方有常也。庸者,《书・皋陶谟》云:“自我五礼有庸哉!”恒,久之常也。《汤诰》云:“若有恒性。”律者,常法也。戛者,《康诰》云:“不率大戛。”职者,主之常也。秩者,《商颂・烈祖》云:“有秩斯祜”。
柯、宪、刑、范、辟、律、矩、则,法也。(《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论语》曰:“不逾矩。”)
[疏]“柯宪”至“法也”。○释曰:此亦谓常法,转互相训。柯者,执以取法也。宪者,《大雅・桑扈》云:“百辟为宪。”辟,罪法也。刑、范、律、矩、则皆谓常法也。<注>“《诗》曰”至“逾矩”。○释曰:云“《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者,《豳风・伐柯》文。云“《论语》曰:不逾矩”者,《为政》文。
辜、辟、戾,罪也。(皆刑罪。○辟,婢亦切。辜音孤。音罪)
[疏]“辜、辟、戾、罪也”。○释曰:皆谓刑罪也。辜者,《书・仲虺之诰》云:“罔不惧于非辜。”辟者,《吕刑》云:“墨辟疑赦。”戾者,《大雅・抑》篇云:“亦维斯戾。”罪古今字也。《说文》云:“{自辛},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自辛}人蹙鼻,苦辛之忧。秦以{自辛}似皇,改为罪。”取非人自投於网。自,古文以为鼻。
[疏]“展谌”至“诚也”。○释曰:皆谓至诚,转相训也。<注>“《诗》曰:慎尔优游”。○释曰:《小雅・白驹》文。
谑浪笑敖,戏谑也。(谓调戏也。见《诗》)
[疏]“谑浪”至“谑也”。○释曰:《诗》曰“谑浪笑敖”者,不敬之戏谑也。舍人曰:谑,戏谑也。浪,意明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戏笑,邪戏,谑笑之貌。郭云“谓调戏也。见《诗》”者,此《邶风・终风》文。
粤、于、爰,曰也。(《书》曰:“土爰稼穑。”《诗》曰:“对越在天”,“王于出征”。)爰、粤,于也。(转相训。○粤音曰。)
[疏]“粤于”至“于也”。○释曰:皆谓语辞发端,转互相训也。《说文》云:“曰从开口,象气出於口也。”<注>“《书》曰”至“出征”。○释曰:“云“《书》曰:土爰稼穑”者,《周书・洪范》文。云“诗曰:对越在天”者,《周颂・清庙》文。云“王于出征”者,《小雅・六月》文。
爰、粤、于、那、都、繇,於也。(《左传》曰:“弃甲则那。”那犹今人云那那也。《书》曰:“皋陶曰:都。”繇,辞。於,乎。皆语之韵绝。○繇音由。於音乌。)
[疏]“爰粤”至“於也”。○释曰:“皆语之韵绝,叹辞也。爰、粤于三者又为於乎。<注>“《左传》”至“韵绝”。○释曰:云“《左传》曰:弃甲则那”者,宣二年华元答讴者辞也。云“《书》曰:皋陶曰都”者,《虞书・皋陶谟》文也。云“繇,辞”者,繇卦兆之辞也。云“於乎”者,《周颂・维天之命》云:“於乎不显。”是也。
仇、雠、敌、妃、知、仪,匹也。(《诗》云:“君子好仇”,“乐子之无知”,“实维我仪”。《国语》亦云:“丹朱凭身以仪之。”雠犹俦也。《广雅》云:“雠,辈也。)
妃、合、会,对也。(皆相当对。)妃,媲也。(相偶媲也。○媲,普计切。)
[疏]“妃合”至“媲也”。○释曰:此三者又为当对,妃又为媲,谓相偶媲也。
[疏]“<气心>谥”至“静也”。○释曰:皆安静也。谥者,人死将葬,诔列其行而作之也。溢者,盈溢者宜静。《周颂・维天之命》云:“假以溢我。”蛰者,藏伏静处也。《易》曰:“龙蛇之蛰。”慎者,谨静也。《大雅》云:“淑慎尔止。”貉者,静定也。《大雅・皇矣》云:“貊其德音。”郑笺云:“德政应和曰貊。”谧者,《说文》云:“静语也。”密者,《周颂・昊天有成命》云:“夙夜基命宥密。”宁者,《周颂・良耜》云:“妇子宁止。”
命、令、禧、畛、祈、请、谒、讯、诰,告也。(禧未闻。《礼记》曰:“畛於鬼神。”○令,力政切。畛,稹。告,谷。)
[疏]“命令”至“告也”。○释曰:皆谓告谕也。命者,使告也。《诗・唐风・扬之水》云:“我闻有命。”令,发号以告也。《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畛者,致告也。祈者,求告也。《书・召诰》云:“祈天永命。”请者,言告也。婚礼五曰请期。谒者,告白也。《月令》曰:“谒於天子。”讯者,告问也。《诗》云:“歌以讯之。”诰者,布告也。《书・大诰》、《洛诰》之类是也。<注>“《礼记》曰:畛於鬼神”。○释曰:下《曲礼》文
矢、雉、引、延、顺、荐、刘、绎、尸、旅,陈也。(《礼记》曰:“尸,陈也。”雉、顺、刘皆未详。)
[疏]“矢雉”至“陈也”。○释曰:皆谓敷陈也。矢者,《书》叙云:“皋陶矢厥谟。”引者,伸陈也。延,铺陈也。荐者,馔陈也。绎者,复陈也。《周颂・赉》篇云:“时周之命於绎思。”尸者,主陈也。旅者,谓布陈也。《大雅・宾之初筵》云:“ゾ核维旅。”<注>“《礼记》曰:尸,陈也”。○释曰:《郊特牲》文。
尸、职,主也。(《左传》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诗》曰:“谁其尸之。”又曰:“职为乱阶。”)
尸,き也。(谓き也。)き、寮,官也。(官地为き,同官为寮。○き,七代反。)
[疏]“尸き”至“官也”。○释曰:き谓き地。主事者必有き地。き,采也,采取赋税以供己有。き地及言同寮者,皆谓居官者也。<注>“官地”至“为寮”。○释曰:云“官地为き”者,《礼运》云:“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也。云“同官为寮”者,《左传》文七年荀林父告先蔑之辞也。
绩、绪、采、业、服、宜、贯、公,事也。(《论语》曰:“仍旧贯。”馀皆见《诗》、《书》。)
乔、嵩、崇,高也。(皆高大貌。《左传》曰:“师叔,楚之崇也。”)崇,充也。(亦为充盛。)
犯、奢、果、毅、克刂、捷、功、肩、堪,胜也。(陵犯、夸奢、果毅,皆得胜也。《左传》曰:“杀敌为果。”肩即克耳。《书》曰:“西伯堪黎。”○毅音义。)
[疏]“犯奢”至“胜也”。○释曰:皆谓得胜也。舍人曰:“肩,强之胜也。”孙炎曰:“戡,胜之胜也。”陵犯、夸奢、杀敌为果、致果、为义、克杀、捷获、有功、肩克、堪任,是皆得胜也。<注>“《左传》”至“堪黎”。○释曰:云“《左传》曰:杀敌为果”者,宣二年君子辞也。云“《书》曰:西伯堪黎”者,《商颂》篇名也。
胜、肩、戡、刘、杀,克也。(转相训耳。《公羊传》曰:“克之者何?杀之也。”○戡音堪。)
[疏]“胜肩”至“克也”。○释曰:克亦胜也。《诗・周颂・敬之》云:“佛时仔肩。”克也。又为杀也。皆谓得胜而杀之。转互相训耳。<注>“《公羊》”至“之也”。○释曰:《公羊》者,在隐元年。经曰:“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曰:“克之者何?杀之也。”
●卷二・释诂下
朕、余、躬,身也。(今人亦自呼为身。)
[疏]“朕、余、躬,身也”。○释曰:身即我也。郭云:“今人亦自呼为身。”舍人曰:“余,谦卑之身也。”孙炎曰:“余,舒迟之身也。”僖九年《左传》云:齐侯曰:小白余。杜注云:“小白,齐侯名;余,身也。”《邶・谷风》云:“我躬不阅。”
肃、延、诱、荐、饣炎、晋、寅、荩,进也。(《礼记》曰:“主人肃客。”《诗》曰:“乱是用饣炎”,“王之荩臣”。《易》曰:“晋,进也。”寅,未详。○饣炎音淡。荩音烬。)
诏、亮、左、右、相,导也。(皆谓教导之。)诏、相、导、左、右、助,<虑力>也。(<虑力>谓赞勉。)亮、介、尚,右也。(绍介、劝尚,皆相佑助。)左、右,亮也。(反覆相训,以尽其义。○相,息亮切。<虑力>音虑。)
[疏]“诏亮”至“亮也”。○释曰:诏者,《大宗伯》云:“诏相王之大礼。”亮者,《大雅・大明》云:“凉彼武王。”左、右者,《周南・关睢》云:“左右流之。”相者,《乡饮酒》云:“相者二人。”此皆谓教导之也。教导即赞勉也,故又为<虑力>。《说文》云:“<虑力>,助也。”不以力助,以心助也。郭云:“绍介、劝尚,皆相佑助。”孙炎曰:“介者,相助之义。如人之左右手,故以介为左右也。”《大雅・生民》云:“攸介攸止。”故转为右。左、右即亮也,亦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亮、凉音义同。
畴、孰,谁也。(《易》曰:“畴离祉。”○畴,直留切。)
从、申、神、加、弼、崇,重也。(随从、弼辅、增崇,皆所以为重叠。神所未详。○重,直龙切。)
觳、悉、卒、泯、忽、灭、罄、空、毕、罄、歼、拔、殄,尽也。(觳,今直语耳。忽然,尽貌。今江东呼厌极为罄。馀皆见《诗》。○觳音学。罄,苦计切。歼音尖。)
[疏]“觳今”至“见《诗》”。○释曰:此皆谓终尽。觳,今直语耳。忽然,尽貌。《左传》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云“今江东呼厌极为罄”者,以时验而言也。《说文》云:“器中尽也。”云“馀皆见《诗》”者,悉者,《说文》云:“详尽也。”卒者,终尽也。《卫风・日月》云:“畜我不卒。”泯者,灭尽也。《大雅・桑柔》云:“靡国不泯。”灭,绝尽也。《小雅・正月》云:“宁或灭之。”罄者,《说文》云:“器中空也。”《小雅・蓼莪》云:“瓶之罄矣。”空者,《小雅・大东》云:“杼柚其空。”毕者,《小雅・无羊》云:“毕来既升。”歼者,舍人曰:“众之尽也。”《秦风・黄鸟》云:“歼我良人。”拔者,搴除使尽也。殄者,《诗》云:“邦国殄瘁。”
苞、芜、茂,丰也。(苞丛、繁芜,皆丰盛。)
[疏]“苞、芜、茂,丰也”。○释曰:皆丰盛也。苞者,草木丛生也。《禹贡》云:“草木渐苞。”芜者,繁芜也。《洪范》云:“庶草蕃庑。”芜、庑音义同。茂者,茂盛也。《小雅・天保》云:“如松柏之茂。”
肃、齐、遄、速、亟、屡、数、迅,疾也。(《诗》曰:“仲山甫徂齐。”○遄音船。亟,欺冀切。数音朔。)
洋、观、裒、众、那,多也。(《诗》曰:“薄言观者。”又曰:“受福不那。”洋,溢,亦多貌。)
[疏]“流、差、柬,择也”。○释曰:皆选择也。《周南・关雎》云:“左右流之。”《小雅・吉日》云:“既差我马。”《邶风》云:“简兮简兮。”皆是也。简、柬音义同。
恙、写、悝、盱、繇、惨、恤、罹,忧也。(今人云无恙谓无忧也。写,有忧者,思散写也。《诗》曰:“悠悠我悝”,“云何盱矣”。繇役亦为忧愁也。○悝音里。盱音吁。繇音遥。)
[疏]“恙写”至“忧也”。○释曰:皆言忧愁也。恙者,《聘礼》云:“公问君,宾对公再拜。”郑注云:“拜其无恙。”郭云:“今人云无恙谓无忧也。写者有忧者,思散写也。”《小雅・车荦》云:“我心写兮。”繇者,繇役亦为忧愁。惨者,心忧也。恤者,《小雅・祈父》云:“胡转予于恤。”罹者,《王风・兔爰》云:“逢此百罹。”〈注〉“诗曰”至“盱矣”。○释曰:云“《诗》曰:悠悠我悝”者,《小雅・十月》文。“云何盱矣”者,《卷耳》及《都人士》文也。
悠、伤、忧,思也。(皆感思也。○思,司嗣切。)
[疏]“悠、伤、忧,思也”。○释曰:皆感思也。悠者,《秦风・渭阳》云:“悠悠我思。”伤者,《周南・卷耳》云:“维以不永伤。”忧者,愁思也。
凯,汽也。(谓相摩近。○凯音祈。汽音盖。)
[疏]“凯,汽也”。○释曰:《说文》云:剀,摩也。郭读凯为剀,云:“谓相摩近。”孙炎云:“汽,近也。”《大雅・民劳》云:“汽可小康。”郑笺云:“汽,几也。”反覆相训,故汽得为几也。昭二十年《左传》亦引此《诗》。杜预云:“汽,期也。”然则期字虽别,皆是近义,言其近当如此。《史记》称汉高祖欲废大子,周昌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虽废大子,臣期不奉诏。”言期者,意亦与此同也。
治、肆、古,故也。(治未详。肆、古见《诗》、《书》。)
[疏]“治、肆、古,故也”。○释曰:肆之为故,语更端辞也。《商书・汤诰》曰:“肆台小子。”古之为故,谓旧故也。《周颂・良耜》云:“续古之人。”
肆、故,今也。(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事例在下,而皆见《诗》。)
[疏]“肆、故,今也”。○释曰:《诗・大雅・绵》篇云:“肆不殄厥愠。”毛传云:“肆,故今也。”即以肆之一字为故今,因上起下之语。郭氏字别为义,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事例在下。”在下者,谓在下文“徂、在,存也”注。
载、谟、食、诈,伪也。(载者,言而不信。谟者,谋而不忠。《书》曰:“朕不食言。”)
话、猷、载、行、讹,言也。(《诗》曰:“慎尔出话。”猷者,道,道亦言也。《周礼》曰:“作盟诅之载。”今江东通谓语为行。世以妖言为讹。)
[疏]“话猷”至“言也”。○释曰:皆谓言辞也。话者,善言也。孙炎曰:“善人之言也。”猷者,道也,道亦言也。载者,载於简策之言也。郭云:“今江东通谓语为行世。以妖言为讹。”<注>“《诗》曰”至“之载”。○释曰:云“《诗》曰:慎尔出话”者,《大雅・抑》篇文。云“《周礼》曰:作盟诅之载”者,《春官・诅祝职》文也。
遘、逢,遇也。(谓相遭遇。)遘、逢、遇,逆也。(转复为相触逆。)遘、逢、遇、逆,见也。(行而相值,即见。○遘音构。逆音悟。)
[疏]“遘逢”至“见也”。○释曰:皆谓相遭遇、触逆而相见也。《召南・草虫》云:“亦既遘止。”《周书・洪范》云:“子孙其逢吉。”《郑风・野有蔓草》云:“邂逅相遇。”转复相训三者又为相触逆。遘、逢、遇、逆四者,皆行而相值之名。行而相值即见也,故又为见。
显、昭、觐、钊、觌,见也。(显、昭,明见也。《逸书》曰:“钊我周王。”○钊,之遥切。)
[疏]“显昭”至“见也”。○释曰:显、昭,明见也。《周颂・敬之》云:“天维显思。”又《时迈》云:“昭明有周。”觐、钊、觌也,皆下见上者。《曲礼》云:“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郊特牲》云:“不敢私觌。”○注“《逸书》曰:钊我周王”。○释曰:不在今《尚书》之内,故曰逸。
监、瞻、临、氵位、ぽ、相,视也。(皆谓察视也。○监音鉴。氵位音利,┹音跳。)
鞠、讠凶、溢,盈也。(《诗》曰:“降此鞠讠凶”。)
[疏]“鞠、讠凶、溢,盈也”。○释曰:皆谓盈多。讠凶讼、满溢,皆盈多也。○注“《诗》曰:降此鞠讠凶”。○释曰:《小雅・节南山》文。毛传云:“鞠,盈。讠凶,讼也。”郑笺云:“盈犹多也。”以盈者必多,故郑转云盈犹多也。
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孔穴、延、魄、虚、无皆有间隙。馀未详。)
[疏]“孔魄”至“间也”。○释曰:间谓间隙也。孔者,孔穴。《小雅・角弓》云:“如酌孔取。”魄者,形也,谓月之无光之处名魄也。《康诰》云:“惟三月哉生魄。”延者,今墓道也。虚、无者,空无所有也。是皆有间隙也。
瘗、幽、隐、匿、蔽、窜,微也。(微谓逃藏也。《左传》曰:“其徒微之。”是也。○瘗,於计切。匿,女力切。)
[疏]“瘗幽”至“微也”。○释曰:微谓逃藏也。瘗者,埋藏之微也。幽者,深微也。隐者,潜隐而微也。匿者,舍人曰:“藏之微也。”蔽者,覆障使微也。窜者,行之微也。是皆微昧不显扬也。○注“《左传》”至“是也”。○释曰:案昭十七年传云:楚白公胜作乱,杀子西、子期,叶公子高至,“遇箴尹因帅其属将与白公,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乃从叶公。使与国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是也。
讫、徽、妥、怀、安、按、替、戾、底、废、尼、定、曷、遏,止也。(妥者,坐也。怀者,至也。按,抑,按也。替、废皆止住也。戾、底义见《诗》。《国语》曰:“戾久将底。”《孟子》曰:“行或尼之。”今以逆相止为遏。徽未详。○妥,他果切。遏,乌曷切。)
[疏]“讫徽”至“止也”。○释曰:皆谓止住也。讫者,终止也。妥者,坐止也。怀,至止也。安,休止也。按、抑、替、废、皆止住也。《大雅》云:“以按徂旅。”《小雅》云:“勿替引之。”定者,静止也。曷者,俗以抑止为曷。今以逆相止为遏。馀皆见注。○注“戾底”至“尼之”。○释曰:云“戾、底义见《诗》”者,《小雅・采菽》云:“亦是戾矣。”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凡注言见《诗》,今《毛诗》无者,盖在齐、鲁、韩《诗》也。云“《国语》曰:戾久将底”也,案《晋语》云:“文公在翟十二年,狐偃曰:“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吾曰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是其事也。云“《孟子》曰:行或尼之”者,案《孟子》:“鲁平公将见孟子,嬖人臧仓止之。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於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沮君,君是以不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是其事也。此云“行或尼之”者,所见本异,或传写误。
豫、射,厌也。(《诗》曰:“服之无ル。”豫未详。○射音亦。)
[疏]“豫、射,厌也”。○释曰:谓厌倦也云。○注“《诗》曰:服之无ル”。○释曰:“诗曰”者,《周南・葛覃》文也。
烈、绩,业也。(谓功业也。)
[疏]“烈、绩,业也”。○释曰:谓功业也。烈者,《周颂・执竞》云:“无竞维烈。”绩者,《大雅・文王有声》云:“维禹之绩。”
绩、勋,功也。(谓功劳也。)
[疏]“绩、勋,功也”。○释曰:谓功劳也。绩者,《虞书・大禹谟》云:“嘉乃丕绩。”勋者,案《周礼・司勋职》云:“王功曰勋。”郑注云:“辅成王业若周公。”
密、康,静也。(皆安静也。)
豫、宁、绥、康、柔,安也。(皆见《诗》、《书》。)
[疏]“豫宁”至“安也”。○释曰:皆安乐也。《大雅・板田》云:“不敢戏豫。”《虞书・大禹谟》云:“万邦咸宁。”《商书・大甲》云:“抚绥万邦。”《大雅・民劳》云:“汔可小康。”《虞书・舜典》云:“柔远能迩。”
平、均、夷、弟,易也。(皆谓易直。)
矢,弛也。(弛,放)弛,易也。(相延易。○矢、弛并音尸纸切。)
[疏]“矢弛”至“易也”。○释曰:郭云:“弛,放也。”以弓释弦曰弛,故云“弛,放”。《礼记・杂记》云:“一张一弛。”弛又为易,为相延易也。
希、寡、鲜,罕也。(罕亦希也。)鲜,寡也。(谓少。○鲜。息浅切。)
[疏]“希寡”至“寡也”。○释曰:皆简少之称也。《论语》云:“希不失矣。”《易・说卦》云:“巽为寡发。”《大雅・篇》云:“鲜不为则。”郭云:“罕亦希也。”《郑风・大叔于田》云:“叔发罕忌。”鲜又为寡。转互相训,皆谓希少尔。
酬、酢、侑,报也。(此通谓相报答,不主于饮酒。○酢音昨。)
[疏]“酬、酢、侑,报也”。○释曰:皆相报答也。郭云“此通谓相报答,不主于饮酒”者,以饮酒之礼,主人酌酒于宾曰献;宾既卒爵,洗而酌主人曰酢;主人既卒酢爵,又酌自饮,卒爵,复酌进宾曰酬。故说者以酬、酢主谓饮酒相报答。郭以《易・系辞》云“可与酬酢”,谓应对万物也。《小雅・楚茨》云:“万寿攸酢。”是神报主人也。故云“不主於饮酒”。侑者,案《公食大夫礼》宾三饭之後,云“公受宰夫束帛以侑”。注云:“束帛,十端帛也。侑犹劝也。主国君以为食宾殷勤之意,未至,复发币以劝之,欲其深安宾也。”是侑者,主人所以报宾也。
毗刘,暴乐也。(谓树木叶缺落,荫疏爆乐,见《诗》。○暴音剥。乐音洛。)
[疏]“毗刘,暴乐也”。○释曰:舍人曰:“毗刘,爆乐之意也。木枝叶稀疏不均,为爆乐。”郭云“谓树叶缺落,荫疏爆乐,见《诗》”者,《大雅・桑柔》云:“捋采其刘。”毛传云:“刘,爆烁而希也。”是矣。
蛊、讠舀、贰,疑也。(蛊惑有贰心者,皆疑也。《左传》曰:“天命不讠舀。○讠舀音滔△)
疆、界、边、卫、圉,垂也。(疆埸、竟界、边旁、营卫、守圉,皆在外垂也。《左传》曰:“聊以固吾圉也。”○圉音语。)
[疏]“疆界”至“垂也”。○释曰:谓四垂也。郭云:“疆埸、竟界、边旁、营卫、守圉皆在外垂也。舍人曰:“圉,拒边垂也。”孙炎曰:“圉,国之四垂也。”○注“《左传》曰:聊以固吾圉也”。○释曰:隐十一年郑伯辞也。
兹、斯、咨、╃、已,此也。(╃、已皆方俗异语。○╃音紫。)
[疏]“兹斯”至“此也”。○释曰:此者对彼之称,言近在是也。兹者,《虞书・大禹谟》云:“念兹在兹。”斯者,《召南・殷其雷》云:“何斯违斯。”咨与兹同。╃、已与此皆音相近,故得为此也。郭云:“╃、已皆方俗异语。”
闲、狎、串、贯,习也。(串,厌串;贯,贯忄大也,今俗语皆然。○串,五患切。贯音惯。)
[疏]“闲狎”至“习也”。○释曰:皆便习也。庄二十二年《左传》曰:“赦其不闲於教训。”《曲礼》曰:“贤者狎而敬之。”《大雅・皇矣》云:“串夷载路。”《齐风・猗嗟》云:“射则贯兮。”皆是习也。郭云“串,厌串;贯,贯忄大也,今俗语皆然”者,当时晋时有此厌串、贯忄大之语,故以为证也。
曩、尘、伫、淹、留,久也。(尘垢、伫企、淹滞皆稽久。)
逮、及、暨,与也。(《公羊传》曰:“会及暨皆与也。”逮亦及也。)
[疏]“逮、及、暨,与也”。○释曰:皆相亲与也。○注“《公羊》”至“及也”。○释曰:云“《公羊传》曰:会及暨皆与也”者,隐元年文也。云“逮亦及也”者,《方言》文。
骘、假、格、陟、跻、登,升也。(《方言》曰:鲁卫之间曰骘,梁益曰格。《礼记》曰:“夭王登遐。”《公羊传》曰:“跻者何?升也。”○骘音质。假音遐。)
鸿、昏、於、显、间,代也。(鸿雁知运代。昏主代明,明亦代昏,显即明也。间错亦相代。於义未详。○於音乌。间音涧。)
[疏]“鸿昏”至“代也”。○释曰:皆谓更代也。云“鸿雁知运代”者,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是知其时运而更代南北也。云“昏主代明”者,释经昏字也。日入後二刻半为昏,昏来则明往,故云“昏主代明”。云“明亦代昏”者,释经显也,显即明也。云“间错亦相代”者,谓间厕交错亦相更代也。《仪礼・乡饮酒》云:“乃间歌《鱼丽》。”郑注云:“间,代也。谓一歌则一吹。”是也。又《周颂・桓》篇云:“皇以间之。”
[疏]“饣盍、饣襄,馈也”。○释曰:饣盍者以食遗与也。野食曰饣盍。舍人曰:“饣襄,自家之野也。”○注“《国语》曰:其妻饣盍之”。○释曰:《晋语》云:臼季使,舍於冀野。冀缺耨,其妻饣盍之,敬,相待如宾。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是也。
迁、运,徙也。(今江东通言迁徙。)
[疏]“迁、运,徙也”。○释曰:皆谓移徙也。《大雅・皇矣》云:“帝迁明德。”《易》曰:“日月运行。”郭云“今江东通言迁徙”者,时验而言也。
秉、拱,执也。(两手持为拱。)
卫、蹶、假,嘉也。(《诗》曰:“《假乐》,嘉成王也。”馀未详。○蹶,居卫切。假音暇。)
[疏]“卫、蹶、假,嘉也”。○释曰:谓嘉美也。郭云“《诗》曰:《假乐》嘉成王也”者,《大雅・假乐》篇叙也。
废、税、赦,舍也。(《诗》曰:“召伯所税。”舍,放置。○舍音舍。)
[疏]“废、税、赦,舍也”。○释曰:皆舍置也。废者,宣八年《公羊传》云:“废其无声者。”赦者,放置也。《虞书・舜典》云:“眚灾肆赦。”郭云“《诗》曰:召伯所税”者,《召南・甘棠》文也。
供、峙、共,具也。(皆谓备具。○峙,直纪切。供音恭。)
忄某、怜、惠,爱也。(忄某,韩郑语,今江东通呼为怜。○忄某音某。)
[疏]“忄某、怜、惠,爱也”。○释曰:爱谓宠惜也。《方言》云:“怃(亡辅切)、忄奄(音掩)、怜、牟,爱也。韩郑曰怃,晋卫曰忄奄,汝颍之间曰怜,宋鲁之间曰牟,秦或曰怜。怜,通语也。”故郭云:“忄某,韩郑语,今江东通呼为怜。”忄某、怃音义同。惠者,仁爱也。《邶・北风》云:“惠而好我。”
覆、察、副,审也。(覆校、察视、副长皆所为审谛。)
[疏]“覆、察、副,审也”。○释曰:郭云:“覆校、察视、副长皆所为审谛。”覆者,《月令・季春》云:“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察者,《周书・吕刑》云:“惟察惟法。”副者,次长之称。
契、灭、殄,绝也。(今江东呼刻断物为契断。○契,苦结反。)
[疏]“契、灭、殄,绝也”。○释曰:皆谓断绝。契者,郭云:“今江东呼刻断为契断。”定九年《左传》曰:“尽借邑人之车,契其轴。”杜注云:“契,刻也。”灭者,《小雅・正月》云:“宁或灭之。”殄者,《大雅・桑柔》云:“不殄心忧。”
郡、臻、仍、乃、侯,乃也。(乃即乃。馀未详。)
[疏]“郡臻”至“乃也”。○释曰:乃语辞也。乃、乃音义同。《大雅・绵》篇云:“乃慰乃止。”是也。
迪、繇、训,道也。(义皆见《诗》、《书》。○繇音由。)
[疏]“迪、繇、训,道也”。○释曰:《虞书・大禹谟》曰:“惠迪吉。”《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义同。《周书・顾命》云:“命汝嗣训。”
佥、咸、胥,皆也。(东齐曰胥,见《方言》。○佥,七廉切。)
[疏]“佥、咸、胥,皆也”。○释曰:谓众皆也。《舜典》云:“佥曰:‘伯禹作司空。’”《商书》云:“咸有一德。”郭云“东齐曰胥,见《方言》”者,案《方言》云:“佥、胥,皆也。自山而东、五国之郊曰佥,东鲁曰胥。”是也。
育、孟、耆、艾、正、伯,长也。(育、养亦为长,正、伯皆官长。○长,丁丈反。)
[疏]“育孟”至“长也”。○释曰:皆谓长上也。郭云:“育、养亦为长。”《邶・谷风》云:“既生既育。”郑笺云:“育谓长老也。”孟,庶长也。又《周书・康诰》云:“王若曰孟侯。”孔安国云:“孟,长也,五侯之长。”耆、艾皆老长也。《曲礼》曰:“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正、伯皆官长。《大雅・云汉》云:“以戾庶正。”《盘庚》云:“邦伯师长。”
艾,历也。(长者多更历。)
[疏]“艾,历也”。○释曰:艾又为历。郭云:“长者多更历。”
历,傅也。(傅近。○历音<厂禾>)
[疏]“历,傅也”。○释曰:谓近傅也。隐十一年《左传》云:“庚辰,傅於许。”
颐、艾、育,养也。(汝颍梁宋之间曰艾,《方言》云。)
[疏]“颐、艾、育,养也”。○释曰:颐者,《易》曰:“颐贞吉。”育者,《易・无妄》:“象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郭云“汝颍梁宋之间曰艾,《方言》云”者,案《方言》云:“台、胎、陶、鞠,养也。晋卫燕赵曰台(音颐),陈楚韩郑之间曰鞠,秦或曰陶,汝颍梁宋之间曰胎,或曰艾。”是也。
氵犬、浑、陨,坠也。(氵犬、浑皆水落貌。○氵犬,姑犬切。浑,故本切。)
[疏]“氵犬、浑、陨,坠也”。○释曰:皆坠落也。郭云:“氵犬、浑皆水落貌。”《春秋》僖公十六年经云:“星陨如雨。”
毖、神、溢,慎也。(神未详。馀见《诗》、《书》。○毖音衤必)
[疏]“毖、神、溢,慎也”。○释曰:谓谨慎也。毖者,《周官・洛诰》云:“夙夜毖祀。”溢者,舍人曰:“溢,行之慎。”《周颂・维天之命》云:“假以溢我。”故注云“见《诗》、《书》。”
郁陶、繇,喜也。(《孟子》曰:“郁陶思君。”《礼记》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即繇也。古今字耳。○繇音由。)
[疏]“郁陶、繇,喜也”。○释曰:皆谓欢悦。郁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注“《孟子》”至“字耳”。○释曰:云“《孟子》曰:郁陶思君”者,案《孟子》云:“象往入舜官,舜在床琴。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赵氏注云:“象见舜生在床鼓琴,愕然,反辞曰:‘我郁陶思君,故来。’尔,辞也。忸怩而惭,是其情也。”云“《礼记》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者,下《檀弓》文。郑注云:“陶,郁陶也。咏,呕也。犹当为摇声之误也。摇谓身动摇也。秦人犹、摇声相近。”云“犹即繇也,古今字耳”者,言《礼记》“犹”即此经“繇”也,古今字异耳。
阻、艰,难也。(皆险难。○难,乃旦切。)
[疏]“阻、艰,难也”。○释曰:皆险难也。《秦风・蒹葭》云:“道阻且长。”《商书・说命》云:“非知之艰。”
剡、[B120],利也。(诗曰:“以我剡耜。”○剡,羊冉切。[B120]音略。)
[疏]“剡、[B120],利也”。○释曰:皆耜之利也。《小雅・大田》云:“以我覃耜。”剡、覃音义同。《周颂・载芟》云:“有略其耜。”[B120]、略音义同。
允、任、壬,佞也。(《书》曰:“而难任人。”允信者,佞人似信。壬犹任也。○任,壬林切。)
[疏]“允、任、壬,佞也”。○释曰:皆谓谄佞也。允,信也。佞人似信。任者,孙炎云:“似可任之佞也。”《虞书・舜典》云:“而难任人。”壬犹任也。《皋陶谟》云:“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俾、拼、抨,使也。(皆谓使令。见《诗》。)俾、拼、抨、使,从也。(四者又为随从。○拼,北萌切。抨,烹。)
亻襄、仍,因也。(皆谓因缘。○亻襄音穰。)
董、督,正也。(皆谓御正。)
[疏]“董、督,正也”。○释曰:皆谓御正也。《虞书・大禹谟》云:“董之用威。”《春秋》僖公十二年《左传》云:“谓督不忘。”
享,孝也。(享祀,孝道。)
[疏]“享,孝也”。○释曰:享祀,孝道也。《小雅・南山》云:“享於祖考。”
纵、缩,乱也。(纵放、掣缩,皆乱法也。)
[疏]“纵、缩,乱也”。○释曰:放纵、掣缩,皆乱法也。《大雅・民劳》云:“无纵诡随。”
探、篡、俘,取也。(《书》曰:“俘厥宝玉。”篡者,夺取也。探者,摸取也。○探音贪。篡,初患切。俘音孚。)
[疏]“徂、在,存也”。○释曰:《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郑笺云:“非我思存也。”徂、且音义同。在训存者,常语也。上云:“徂,往也。”往则非存,故郭氏引类以晓人也。云“美恶不嫌同名”者,案隐七年《公羊传》云:“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云:“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皆有起文美恶不嫌同辞。”是也。若此篇往也、死也,亦称徂,是恶也;存也,亦称徂,是美也。各有其义,故称“美恶不嫌同名”。
迓,迎也。(《公羊传》曰:“跛者迓跛者。”)
元、良,首也。(《左传》曰:“狄人归先轸之元。”良,未闻。)
荐、挚,臻也。(荐,进也。挚,至也。故皆为臻至也。○荐,曹练切。)
[疏]“荐、挚,臻也”。○释曰:臻,至也。荐进、执挚皆所以表至也。
赓、扬,续也。(《书》曰:“乃赓载歌。”扬,未详。○赓,古孟切。)
[疏]“赓、扬,续也”。○释曰:谓相继续也。郭云“《书》曰:乃赓载歌”者,《虞书・益稷》文。
即,尼也。(即犹今也。尼者近也。《尸子》曰:“悦尼而来远。”○尼,女乙切。)
[疏]“即,尼也”。○释曰:尼,近也。言即今相近也。
尼,定也。(尼者止也,止亦定。)
[疏]“尼,定也”。○释曰:尼诂为止,止即定。舍人曰:尼者私之定也。
妥、安,坐也。(《礼记》曰:“妥而後传命。”○妥,他可切。)
[疏]“妥、安,坐也”。○释曰:妥定之坐也。○注“《礼记》”至“传命”。○释曰:云:“《礼记》曰:妥而後传命”者,案《士相见礼》云:“凡言非对也,妥而後传言。”郑注云:“凡言,谓巳为君言事也。妥,安坐也。传言,犹出言也。”此言“《礼记》曰:妥而后传命”者,传写误也。或所见本异。
貉、缩,纶也。(纶者绳也,谓牵缚缩貉之。今俗语亦然。○貉音陌。)
[疏]“貉、缩,纶也”。○释曰:郭云:“缩者绳也,谓牵缚缩貉之。”今俗语亦然。”据时验而言也。《大雅・绵》篇云:“其绳则直,缩板以载。”
伊,维也。(发语辞。)伊、维,侯也。(《诗》曰:“侯谁在矣。”互相训。)
卒、猷、假、辍,已也。(猷、假未详。○卒,子恤切。辍,丁劣切。)
求、酋、在、卒、就,终也。(《诗》曰:“嗣先公尔酋矣。”成就亦终也。其馀未详。○酋,在由切。)
[疏]“求酋”至“终也”。○释曰:皆谓终尽也。求者,《大雅・下武》云:“世德作求。”郭云“《诗》曰:嗣先公尔酋矣”者,《大雅・卷阿》文。卒者,《邶风・日月》云:“畜我不卒。”就者,凡事物成就亦终也。
崩、薨、无禄、卒、徂落、殪,死也。(古者死亡,尊卑同称耳,故《尚书》尧曰“徂落”,舜曰“陟方乃死”。○薨,呼弘切。殪,於计切。)
[疏]“崩薨”至“死也”。○释曰:此皆死之别称也。《曲礼》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郑注云:“异死名也。为人亵其无知若犹不同然也。自上颠坏曰崩。薨,颠坏之声。卒,终也。不禄,不终其禄。其之言澌也,精神澌尽也。又曰:“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郑注云:“禄谓有德行,任为大夫、士而不为者,老而死,从大夫之称;少而死,从士之称。”此云“无禄”者,即彼之“不禄”也。但落者,李巡曰:“徂落,尧死之称。”郭云:“古者死亡,尊卑同称耳,故《尚书》尧曰徂落,舜曰陟方乃死”者,皆《虞书・舜典》文也。谓之徂落者,盖徂为往也,言人命尽而往落者,若草木叶落也。殪者,案隐九年《左传》云:“衷戎师,前後击之,尽殪。”杜注云:“殪,死也。”
●卷三・释言第二
[疏]释曰:《说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则言者发於志而形於声,所以文章於身者也。《论语》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左传》赵简子称子太叔“遗我以九言”,皆以一句为一言也。《汉书》东方朔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则以一字为一言也。虽一句一字有异,要以今古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是以《方言》云:“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是曰“释言”。
斯、讠多,离也。(齐、陈曰斯。讠多,见《诗》。○讠多音侈。)
[疏]“斯、讠多,离也”。○释曰:斯,析。讠多,张。皆分离也。孙炎曰:“斯,析之离。”郭云“齐、陈曰斯”者,《方言》文。《陈风・墓门》云:“斧以斯之。”是也。云“讠多,见《诗》者,《小雅・巷伯》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郑笺云:“因箕星之哆而又侈大之。”是也。讠多、侈音义同。
谡、兴,起也。(《礼记》曰:“尸谡。”○谡,所六切。)
[疏]“谡、兴,起也”。○释曰:谡、兴皆作起也。注“《礼记》曰:尸谡”者,《祭统》文也。
还、复,返也。(○还音旋。)
[疏]“还、复,返也”。○释曰:皆回返也。《春秋》书师还,又曰“至河乃复”之类是也。
宣、徇,彳扁也。(皆周彳扁也。○徇,辞峻切。)
[疏]“宣、徇,彳扁也”。○释曰:皆周彳扁也。《大雅・江汉》云:“来旬来宣。”毛传云:“旬,彳扁。”郑笺云:“宣,彳扁。”是皆为周彳扁也。徇、旬音义同。
ㄞ、遽,传也。(皆传车驿马之名。○ㄞ音日。传,张恋切。)
[疏]“ㄞ、遽,传也”。○释曰:皆传车驿马之名。文十六年《左传》曰:“楚子乘ㄞ会师于临品。”又僖三十三年云:“使遽告於郑。”又成五年曰:“晋侯以传召伯宗。”是皆谓今驿也。
蒙、荒,奄也。(奄,奄覆也。皆见《诗》。)
[疏]“蒙、荒,奄也”。○释曰:皆谓奄覆。《唐风》云:“葛生蒙楚。”孙炎曰:“荒大之奄。”《周南》云:“葛ぱ荒之。”故郭云“皆见《诗》”。
告、谒,请也。(皆求请也。○告音谷。)
格、怀,来也。(《书》曰:“格,尔来庶。”怀,见《诗》。)
[疏]“格、怀,来也”。○释曰:谓招来也。注“《书》曰:格,尔众庶”者,《商书・汤誓》文也。云“怀,见《诗》”者,《周颂・时迈》云:“怀柔百神。”
侈、怙,恃也。(今江东呼母为忄多,音是。)
[疏]“忄多、怙,恃也”。○释曰:皆依恃也。郭云:“今江东呼母为忄多。”《小雅・蓼莪》云:“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是也。
豫、胪,叙也。(皆陈叙也。)
[疏]“豫、胪,叙也”。○释曰:皆陈叙也。事豫备者,亦有叙也。《汉书》云:“典客,秦官,大初元年更名大鸿胪。”韦昭曰:“鸿,大也。胪,陈叙也。以礼大陈叙宾客也。”又《庄子》云:“大儒胪传。”是也。
庶几,尚也。(《诗》曰:“不尚息焉。”)
[疏]“庶几,尚也”。○释曰:尚谓心所希望也。注“《诗》曰:不尚息焉”者,《小雅・菀柳》篇文也。郑笺云:“尚,庶几也。”以心所念尚即是庶几,义相反覆,故引之。
观、指,示也。(《国语》曰:“且观之兵。”)
[疏]“观、指,示也”。○释曰:示谓呈见於人也。注“《国语》曰:且观之兵”者,案《周语》:穆三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是也。《论语》曰:“指其掌。”谓举当以示人也。
若、惠,顺也。(《诗》曰:“惠然肯来。”)
[疏]“若、惠,顺也”。○释曰:“顺,不逆也。”《书》“曰若稽古”,谓顺考古道也。《诗・邶风・终风》云:“惠然肯然。”言有顺心然後可来是也。
幼、鞠,稚也。(《书》曰:“不念鞠子哀。”)
[疏]“幼、鞠,稚也”。○释曰:《方言》云:“稚,年小也。”《曲礼》曰:“幼子常视无诳。”《书》曰:“兄亦不念鞠子哀。”是皆谓年小也。“《书》曰”者,《周书・康诰》文也。
逸、愆,过也。(书曰:“汝则有逸罚。”○{侃言}音懋。)
[疏]“逸、愆,过也”。○释曰:皆谓咎过也。注云“《书》曰:汝则有逸罚”者,案《商书・盘庚》云:“惟予一人有佚罚。”《费誓》云:“汝则有常刑。”无云“汝则有逸罚”者,师读不同故也。或者其在今文乎?愆者,《左传》曰“礼义不愆”之类是也。
疑、休,戾也。(戾,止也。疑者亦止。)
[疏]“疑、休,戾也”。○释曰:戾,止也。《书》曰:“疑谋勿成。”《月令》云:“百工休是。”疑、休皆为止也。
疾、齐,壮也。(壮,壮事,谓速也。齐亦疾。)
忄戒、褊,急也。(皆急狭。○忄戒,纪力切。褊,必浅切。)
[疏]“忄戒、褊,急也”。○释曰:忄戒与亟同。《大雅・灵台》云:“经始勿亟。”《文王有声》云:“匪棘其欲。”《礼记》引此诗作“匪革其犹”。革亦急也。忄戒、亟、棘、革,字虽异,音义同。《魏风・葛屦》云:“维是褊心。”又《广雅》云:“忄戒,谨也。”褊,狭陋也。是皆急狭也。
贸、贾,市也。(《诗》曰:“抱布贸丝。”○贾音古。)
遏、<辶筮>,逮也。(东齐曰遏,北燕曰<辶筮>,皆相及逮。○<辶筮>音誓。)
[疏]“遏、<辶筮>,逮也”。○释曰:逮谓相及也。注“东齐曰遏,北燕曰<辶筮>”者,《方言》文也。
征、迈,行也。(《诗》曰:“王于出征。”迈亦行。)
[疏]“征、迈,行也”。○释曰:皆出行也。注“《诗》曰:王于出征”者,《小雅・六月》文也。云“迈亦行”者,《诗》云:“周王于迈。”是也。
圮、败,覆也。(谓毁覆。○圮,彼美反。)
[疏]“圮、败,覆也”。○释曰:圮毁、败坏皆倾覆也。《书》曰:“祖乙圮于耿。”
荐、原,再也。(《易》曰:“水荐至。”今呼重蚕为<原虫>。○荐音贱。)
[疏]“荐、原,再也”。○释曰:皆重再也。孙炎云:“荐,草生之再也。”郭云“《易》曰:水荐至”者,《周易・坎卦》象辞也。云“今呼重蚕为<原虫>”者,《周礼・夏官・马质》云“禁原蚕”者是也。
抚、敉,抚也。(抚,爱抚也。敉义见《书》。○抚音武。)
靡、罔,无也。
[疏]“靡、罔,无也”。○释曰:无,不有也。《诗》云:“靡神不举。”《书》曰:“罔有攸赦。”皆是。
爽,差也。爽,忒也。(皆谓用心差错,不专一。○差,初加切。)
佴,贰也。(佴次为副贰。○佴,而志切。)
[疏]“佴,贰也”。○释曰:佴,次也。次即副贰之义。
剂、翦,齐也。(南方人呼翦刀为剂刀。○剂,即随切。)
[疏]“剂、翦,齐也”。○释曰:皆为齐截也。郭云:“南方人呼翦刀为剂刀。”《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镞。”
饣贲、馏,稔也。(今呼{攸食}饭为饣贲,饣贲熟为馏。○饣贲音分。馏,力又切。)
媵、将,送也。(《左传》曰:“以媵秦穆姬。”《诗》曰:“远于将之。”○媵,以正切。)
[疏]“媵、将,送也”。○释曰:皆谓送行也。孙炎曰:“将行之送也。”注云“《左传》曰:以媵秦穆姬”者,案僖五年晋“执虞公及其大夫并伯,以媵秦穆姬”。杜注云:“秦穆姬,晋献公女。送女曰媵,以屈辱之。”云“《诗》曰:远于将之”者,《邶风・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之诗也。
作、造,为也。
[疏]“作、造,为也”。○释曰:谓营为也。皆见《郑风・缁衣》篇。
{非食}、饣侯,食也。(《方言》云:“陈楚之间相呼食为{非食}。”○{非食}音非。)
鞫、究,穷也。(皆穷尽也。见《诗》。)
[疏]“鞫、究,穷也”。○释曰:皆穷尽也。《大雅・云汉》云:“鞫哉庶正。”《小雅・节南山》云:“以究王讠凶。”
干、流,求也。(诗曰:“左右流之。”)
[疏]“干、流,求也”。○释曰:皆求取也。《论语》云:“子张学干禄。”注“《诗》曰:左右流之”,《周南・关睢》文也。
流,覃也。覃,延也。(皆谓蔓延相被及。)
[疏]“流,覃也。覃,延也”。○释曰:转相解也。皆谓蔓延相被及,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周南》云:“葛之覃兮。”
佻,偷也。(谓苟且。○佻音挑。)
[疏]“佻,偷也”。○释曰:《小雅・鹿鸣》云:“视民不忄兆。”是也。李巡曰:“佻,偷薄之偷。”郭云:“谓苟且。”《左传》赵孟曰:“吾侪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杜注云:“言欲苟免目前,不能念长久。”是谓偷为苟且也。
潜,深也。潜、深,测也。(测亦水深之别名。)
[疏]“潜,深也。潜、深,测也”。○释曰:转相解也。《诗》曰:“潜虽伏矣。”是深矣。潜、深又为测。郭云:“测亦水深之别名。”
啜,茹也。(啜者,拾食。○茹,如庶切。)
[疏]“啜,茹也。”○释曰:《说文》云:“啜,尝也。”郭云:“啜者,拾食。”《礼记・檀弓》云:“啜菽饮水。”《大雅・蒸民》云:“柔则茹之。”《方言》云:“茹,食也。吴越凡贪饮食者谓之茹。”
茹、虞,度也。(皆测度也。《诗》曰:“不可以茹。”○度音铎。)
[疏]“茹、虞,度也”。○释曰:皆谓测度也。注“《诗》曰:不可以茹”者,《邶・柏舟》文也。《左传》曰:“备豫不虞。”
试、式,用也。(皆见《诗》、《书》。)
[疏]“试、式,用也”。○释曰:皆任用也。注“皆见《诗》、《书》者,《小雅・大东》云:“百僚是试。”《雨无正》云:“庶曰式臧。”《商书・盘庚》云“今予将试以汝迁”,又云“式敷民德”之类是也。
诰、誓,谨也。(皆所以约勤谨戒众。)
[疏]“诰、誓,谨也”。○释曰:皆谨敕也。以大义谕众谓之诰。集将士而戒之曰誓。《尚书》诰、誓之篇是也。故郭云:“皆所以约勤谨戒众也。”
御、圉,禁也。(禁制。)
[疏]“御、圉,禁也”。○释曰:皆谓禁制。《小雅・棠棣》云:“外御其务。”养马曰圉,亦所以禁制。故皆为禁也。
黼、黻,彰也。(黼文如斧,黻文如两已相背。○黼音甫。黻音弗。)
[疏]“黼、黻,彰也”。○释曰:彰,明也。言文き著明也。注“黼文如斧,黻文如两已相背”者,《考工记》云:“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释器》云:“斧谓之黼。”盖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谓以青黑线剌绣为两已字相背。黼取能断,黻取善恶相背。
膺、身,亲也。(谓躬亲。)
[疏]“膺、身,亲也”。○释曰:服膺、身先皆谓躬亲也。
恺悌,发也。(发,发行也。《诗》曰:“齐子恺悌。”)
髦士,官也。(取俊士,令居官。)
盖、割,裂也。(盖,未详。)
[疏]“盖、割,裂也”。○释曰:割谓以刀裂之也。
邕、支,载也。(皆方俗语,亦未详。)
[疏]“邕、支,载也”。○释曰:谢氏云:“邕,字又作拥。”释云:“拥者,护之载。”郭云“皆方俗语,亦未详”。
讠垂诿,累也。(以事相属累为讠垂诿。○讠垂,竹睡切。累,劣伪切。诿,女讠垂切。)
[疏]“讠垂诿,累也”。○释曰:谓相累及也。孙炎曰:“楚人曰讠垂,秦人曰诿。”郭云:“以事相属累为讠垂诿。”
漠、察,清也。(皆清明。)
[疏]“漠、察,清也”。○释曰:樊光云:“漠然,清貌。察,明也。”是皆清明也。
庇、庥,荫也。(今俗语呼树荫为庥。)
[疏]“庇、庥,荫也”。○释曰:舍人曰:“庇,蔽也。庥,依止也。”郭云:“今俗语呼树荫为庥。”又七年《左传》云:“葛ぱ犹能庇其本根。”
履,礼也。(礼可以履行,见《易》。)
[疏]“履,礼也”。○释曰:履又为礼也。注“礼可以履行,见《易》”者,《叙卦》云:“物畜然後有礼,故受之以履。”韩康伯云:“履者,礼也。”
隐,占也。(隐度。)
[疏]“隐,占也”。○释曰:占者,视兆以知吉凶也。必先隐度,故曰“隐,占也”。
逆,迎也。
[疏]“逆,迎也”。○释曰:谓迎迓。《周书・顾命》云:“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よ,曾也。(发语辞。见《诗》。○よ音惨。)
[疏]“よ,曾也”。○释曰:よ犹言曾也。曾,则也。皆发语辞。郭云“见《诗》”者,《小雅・节南山》云“よ莫惩嗟”、《卫风・河广》云“曾不崇朝”之类是也。
增,益也。(今江东通言增。)
[疏]“增,益也”。○释曰:谓饶益也。郭云:“今江东通言增。”
窭,贫也。(谓贫陋。○窭求矩切)
[疏]“窭,贫也”。○释曰:窭者,无礼也。贫者,无财也。由其无财以为礼。郭云:“谓贫陋。”《邶风・北门》云:“终窭且贫。”
基,经也。(基业所以自经营。)基,设也。(亦为造设。)
[疏]“基,经也。基,设也。”○释曰:基,墙下土也。又诂为始作事,谋始必经纶也。郭云:“基业所以自经营。”又为造设。
祺,祥也。(谓徵祥。)祺,吉也。(祥吉之先见。)
[疏]“祺,祥也。祺,吉也。”○释曰:舍人曰:“祺福之祥,谓徵祥也。”祥即吉之先见者也,故又为吉。《大雅・行韦》云:“寿考维祺。”
兆,域也。(谓茔界。)
[疏]“兆,域也”。○释曰:谓茔墓界域也。《孝经》曰:“卜其宅兆。”《广雅》云:“兆,葬地也。”《士丧礼》云:“筮宅,冢人营之。”郑注云:“宅,葬居也。”然则筮得吉兆,经营之以为界域也。
肇,敏也。(《书》曰:“肇牵车牛。”)
[疏]“肇,敏也”。○释曰:谓敏疾也。“《书》曰:肇牵车牛”者,《周书・酒诰》文也。
挟,藏也。(今江东通言挟。○挟音叶。)
[疏]“挟,藏也”。○释曰:谓隐藏物也。郭云:“今江东通言挟。”《史记》:“秦有挟书之律。”